为讲好公路故事,树立先进模范,提升养护合同工的荣誉感,激励江门公路人不断争创佳绩,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市公路事务中心决定开展“争当最美养护合同工”活动,评选及表彰江门市公路系统“十佳养护合同工”。经下属各养护中心推荐,共有18名养护合同工入选。今天,“江门公路”微信公众号将推送新会公路局养护中心最美养护合同工候选人事迹,敬请关注!
崔剑超
崔剑超,一位直爽果断、做事细腻、不爱张扬、肤色黝黑的养路汉子。2018年进入养护中心清扫班工作,主要负责驾驶清扫车对辖区公路路面的保洁工作,而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二十多年的驾驶车辆工作经验。虽然入职时间短,却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连续荣获2019、2020年度江门市新会公路事务中心“十佳编外合同养护工”称号。
勤学苦练,修成行家
看似简单的清扫车驾驶,其实很考驾驶人的技术。车速要保持在15-20公里/小时,清洁扫把要刚好贴近路缘边,离太开会清扫不干净,离太近,容易把清洁扫折断。驾驶清扫车时绝对不能开小差,既要留意前方路面清洁状况,又要注意两边来车,还要控制好车辆的车速和位置。崔剑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初入职时,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刻苦钻研清扫车操作及维修、保养,还积极参加安全例会、学习理论知识、牢记安全知识,注意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钻研。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严格要求,从只会埋头苦干到既会能说会干的专业人员。别看他是一个年过40的男人,他干起活来却一丝不苟,在他悉心养护的清扫车,是道班里最干净的一辆车,平常干活都是精益求精,做到最好。他用顽强的毅力和学而不倦的精神,成为清扫车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的行家。
爱岗敬业,尽心尽职
在工作中,崔剑超一向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清扫车属于特种车辆,每天基本满负荷的运转,所受到的负荷也很大,需要经常维护和检查。他始终坚持出车前和出车后检查车辆,从不放过一点小毛病,重复调试好清洁扫把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当天的清扫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他和其他同事一样,也有一块归于自己负责的地段,国道G240线小泽至潭江桥路段保洁工作都是由他负责,每天要重复清扫道路4圈,考虑到整个清扫过程中,行车的安全和清扫的质量,他的精神都需要高度集中起来,一天下来,整个人都累的不行。盛夏时,驾驶室犹如一个大蒸笼,他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次下来都汗流浃背,衣服能拧出水来。可面对这样的环境,崔剑超从未喊苦叫累,也从没抱怨过一声,日复一日对道路路面进行保洁工作。他的职业也许很平凡,但他却一直在坚守,无论高温酷暑还是狂风暴雨,他从未“缺席”,做公路最忠诚的卫士。
无私奉献,勇当先锋
春节,是回家、是团聚、是欢乐,对于崔剑超来说,却注定是一段比平常更加忙碌的时光。他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特别是他负责清扫的路段,是新会的一个重要公路窗口,干净整洁的道路环境总给过往行人和车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每逢暴风雨天气,就更忙了,2020年8月19日上午6时,台风“海高斯”正面袭击新会,公路多处出现树木倒伏,他和同事在风雨中锯树、清运,从清晨一直干到天黑,终于恢复了公路的通畅,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公路人风雨兼程的干劲,为群众出行安全筑起一道坚强的后盾。在创文期间,他积极响应配合,有一次接到紧急清洁任务,要短时间内做好司前路段排水沟的杂草清除和生活垃圾清理工作,他又带头投入到清理当中,顶着炎炎烈日,一干就是8多个小时,人也晒成了黑脸包公,身上被晒曝了几层皮。但他从未抱怨过、从未退缩过,他说:“我既然选择了公路养护事业,就应当品尝做一名养路人的酸甜与苦辣”。
秀于春日,不与百花争宠;绿于寒冬,不与枯木夸荣。这是崔剑超在平凡的养路岗位上真实的写照,以勤恳造就平凡,以平凡舞动人生。正如他所说:“我一向以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不求做到最好,但求努力做到无怨无悔,俯首甘为大众牛,其实在众多优秀的同事之中,并没有什么突出或者与众不同,我只不过是最平凡的一个,所有的付出也是很应该。”
邓炳恩
一身黝黑的皮肤,魁梧的身材,穿着一身鲜艳的橘黄,来回于S271新崖线与S365麻阳线崖南段之间,无论晴天雨天,他都会一如往常的带着道班里的几名养护工人进行公路养护,他就是新会公路局养护中心崖南班班长,邓炳恩。1984年1月出生,2009年8月加入新会公路局养护中心工作,当一名一线养护工,十余年的青葱时光,他毅然奉献于公路上,默默地为公路的畅安舒美流汗。
硬核汉子退伍后投身公路建设
邓炳恩曾经当过兵,2004年退役后一直在想要如何继续报效祖国,思考着如何用自己仅有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安定出一份力。2009年,有人向他提起了公路养护,一说,他便明确了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路通国家才繁荣,路安人民才安全,从此以后,他便成了一名养护工人。军人出身的他,练就了一身说干就干,一干就要干好的工作态度,奋勇争先、冲锋在前、以身作则是他做人的基本标准。从刚开始工作到现在,始终保持初心,苦活脏活,都争着做,跟着老一辈工作,时刻向他们学习。明确知道自己在养护知识方面欠缺的他,也总是向别人请教,自学到深夜。从路面的保洁到科学的养护,他都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去学习、去实践,不懂的就虚心向技术人员求教,向老职工求教,直到弄懂弄清为止,正是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他不但较好掌握了必需的养护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谙熟公路养护相关操作规程,成为单位养护工作中的骨干。
铁血男子精心养护保路畅
公路养护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天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凌烈,台风天里移树开路,暴雨时候疏水保畅,平日里锄头扫帚保路洁,这就是养护工的日常,邓炳恩同志也是其中的一员。刚入行的他,跟着工程队到处走到处做,有时候一干就是一天,他任劳任怨。后来,去了天亭班,每日都在车水马龙的路面上进行保洁,到如今,担任崖南班班长,每日带着几名工友上路清障,都一如往常的保留着当初的那份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养护工作辛苦吗?“有什么辛苦的,看到车辆能安全的行驶,看到这整洁的路面,我什么苦都忘了”有后悔选择养护工作不?“不后悔,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做”就像是他所说的,为了养好公路,不管严寒酷暑,从来没有间断过工作,默默无闻地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路为荣,以路为乐,收入不高却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奉献在养护事业中。
血性男儿抢险救灾勇担当
公路养护的所有工作内容,都是为了达到“畅、安、舒、美、化”的工作目标,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邓炳恩同志所在的崖南道班,每天都有很多车流,而且靠近海边山边,经常会发生山体滑坡或者是路树倒伏的险情。因此,在做好日常养护的同时,邓炳恩同志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抢险救灾。他一年到头都驻扎在崖南班一线,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准备着,做好公路的抢险工作。他说公路养护工作,最辛苦的就是救灾,因为是险情,所以要快,因为不可预料,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出动,因为现场险情巨大,所以要不停歇地做。2017年的双台风袭击,2018年8月的山体滑坡,2018年的强台风“山竹”…一次次的险情,令人闻风丧胆,但他还是收到通知后立马行动,拿上油锯锯断倒伏的路树,手拿铁铲清理滑坡的山泥,徒手疏通堵塞的排水口,一次次的开着车巡查随时发生灾害的道路。每次遇上险情,他都会担当起开通道路的责任,一夫当关,路路通畅。
十年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灰,无数次披星戴月,从退伍军人到公路养护技术骨干,再到优秀道班班长,他如铺路石般平凡而质朴,在悠悠岁月中筚路蓝缕,挥洒一腔热血,书写无悔青春,就象一首歌中唱道:“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黄小清
时光如梭,黄小清在公路养护一线已经走过14个春秋,在二十多岁的美好年华义无反顾地加入公路养护行业,扎根基层一线,日晒雨淋地重复做着扫路、清障、修路等等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简单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在一线公路养护行业里,女养路工虽多,但一直坚持下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公路养护事业的不多,80后的黄小青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
做本职岗位上的坚守者
在外行人看来,“养路工”可能就是一个打扫卫生、简单的体力活,但是入行以后黄小清才发现里面大有门道,扫地很简单,可是怎么扫、什么时候扫、修补路面坑槽、怎样修补、养护机械怎么操作等等,这些都需要了解、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公路小修保养中,熬沥青、拌混合料,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但也是一项技术活,它需要熬制人掌握煮沥青的温度和混合料拌制的时间点,否则沥青拌合料不均匀或沥青凝固。黄小清对这项技能也是熟练掌握到手,每当修补路面坑槽时,黄小清早上四点多就到班房加班煮沥青,闻着呛人的沥青油烟,搅拌着沉重的混合料,几个小时下来,双臂发软,拿不起铁锹,这种累更加锻炼着她对公路养护的执念和挑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公路养护机械化普及,这对于一个女性养路工来说,是一个考验,如何熟练掌握小型机械操作,黄小清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技术培训,同时利用下班时间请教技术员或同事,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了油锯、绿篱机、夯实机、灌缝机等公路养护小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是一名熟练小型机械操作手。
作为一名公路养路工,是累的,脸朝黄土背朝天是养路工最真实的写照。从春天的开挖坑槽、修补路面、种植花草苗木,到炎炎夏日的清理塌方,清疏涵洞、抗洪抢险,再到秋天的公路绿化修剪除虫、清理水沟涵洞,寒冬腊月要标志维护,粉刷路树等等。黄小清用了14年的坚持,曾经白皙的脸蛋已经黝黑黝黑的,十指结满了厚厚的蚕茧,用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岁月,守护了自己管养的路段,保障了公路的“畅、洁、绿、美”。
做本职工作的担当者
人贵有恒。黄小清上路准时、工作守时、干活踏实,职工有口皆碑。在责任路段日常保养工作中,因管养路段路口多、污染抛洒严重,为了保持责任路段路容路貌干净整洁,她经常加班加点,早出晚归。无论生活多么不易,她从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丝消极情绪,14年来,她娇弱的身躯不仅每天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作为妻子、母亲,回到家后,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她总带着满满的热情坚守在自己的养护岗位上,就这样默默地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黄小清,14年如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公路养护工作,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管养的路段,就像公路上一颗不起眼的砂石,平凡、朴实,默默无闻。然而,就因她太像一颗砂石,对工作那么执着、认真,所以令同事们敬佩,更是像公路上一个流动的里程碑、一抹鲜红的方向标,让过往的司机赏心悦目。
对工作的执念和坚持,在黄小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基层的公路养护事业需要这种精神,更需要像黄小清这样的养路工,她的美,不靠颜值;她的美,不靠名利;她的美,美在爱岗敬业;她的美,美在甘洒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