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镇源,现任端芬养护中心工程师,是端芬养护中心的“技术担当”。“认真踏实,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是同事们对他中肯又一致的评价。
潜心做事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筑造坦途
自进入公路行业以来,骆镇源在参与一系列公路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核心作用。
“从公益桥步行到板岗约19公里,一个项目下来,我都已经记不清来回走了多少遍了。”骆镇源在参与国道G240线(原省道S273高铜线)开平红花至台山板岗段路面改造工程中,由于台山公益桥到板岗路段城市化程度高,道路两侧居民楼、村道路口多,公路排水系统和路边管线铺设复杂,施工图纸需经常优化。但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繁重,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他需要经常联系属地政府和地方村委、设计和监理单位到现场商量解决方案,哪一处需要多方商量协调的,就走到哪一处去探讨解决方案;哪里推进存在施工难点,就走到哪里去研究对策。19公里的路,他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解决施工中常遇到的技术问题,确保建设的每一段路、每一座桥、每一座涵洞,都能通过时间的检验,他认为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细心巡查
时刻不忘为民修路架桥的初心和使命
端芬养护中心所管养的国省道里程共计150.781公里,包含82座桥梁,133道涵洞。骆镇源主要负责日常养护,小修保养工程,专项维修工程,桥梁、涵洞的检测及维护,路基、路面的病害调查等工作。为落实好日常养护和巡查检测维护工作,他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几乎有一半的工作时间都是在路上,这就是骆镇源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艰辛、忙碌而又充满使命感。
工作中,骆镇源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细心谨慎对待每一次的巡查,不放过一丝一毫可能会危害人民群众出行的隐患。在一次的桥梁涵洞巡查中,他发现省道S275百上线K44+900段盖板右侧涵洞口往中线方向4.5m范围墙身掏空较为严重,局部已塌方,顶板裂缝较多,钢筋露出。在钻进涵洞进行深入检查后,他发现右侧洞口往中线方向8.5m位置墙身已坍塌。为保证过往车辆安全,他与同事立即临时封闭存在隐患的右侧车道,加强巡查观察,密切留意涵洞的安全状态,并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及时重建了该处涵洞。
匠心追求
常怀一颗创新发展的心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公路人,骆镇源致力于当好公路养护技术创新应用的“先行者”,积极探索应用路面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他认为,要创新发展,就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就要在专业创新路上不断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为推动公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保洁难度和养护压力大的问题,骆镇源与同事邝适聪积极探索尝试,终于在养护车辆的基础上,结合原报废的清扫车鼓风吸盘进行改良创新,加装高压泵、水箱,有效组合成绿色保洁车,不仅大大减少人工、费用投入,有效减少粉尘,也进一步提升路面保洁作业的安全性、工作效率、清扫环保等级,为公路部门树立良好的形象。
骆镇源身上有一股“钻劲”,总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闲暇休息的时候,他就埋进书堆里,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把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2023年3月,他在江门市台山公路事务中心举办的“岗位练兵展风采 以赛促学提技能”桥梁检查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红心向党
用实干诠释对党的忠诚
骆镇源目前是一名预备党员,但身份预备的他,思想和行动上从不预备,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22年,新冠疫情呈多点散发与局部暴发态势,为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当时还是入党发展对象的骆镇源,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成为台山公路事务中心疫情防控党员应急志愿者第一梯队的一员,争当疫情防控和保护群众的排头兵,深入社区和基层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做到在战“疫”中打磨淬炼,在一线上接受组织考验。
公在心上,路在脚下。这就是公路工程师骆镇源的职业生涯,他走过酷热与严寒,顶住烈日与风霜,始终在公路一线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价值,为推动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文/台山公路事务中心林丽娜;图/台山公路局端芬养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