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复核及对外公示等程序,确定全国63个“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广东省有3个案例入选, 其中我市组织发动推荐的江海区“做好企业‘娘家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6+3”工作安排,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水平,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20年末的2535家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3689家,增幅达45.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5%)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
一、建立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自2022年6月1日开通以来,受理并办结企业诉求35460宗,满意度达99.69%,诉求平台为企业纾困解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疫情期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条快速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企业120应急通道”,实现企业诉求“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
二、做大做强“政银保”融资项目,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银保”融资项目由省、市两级财政资金共同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同时引入保险和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代偿损失,银行按照风险补偿资金池额度放大授信规模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近年来,项目贷款笔数和贷款总额总体逐年上升,项目“惠及企业数”和“贷款金额”方面均位于全省前列。今年4月,我市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新增安排5320万元投放入“政银保”项目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池规模约2亿元。1-10月,项目累计发放贷款3462笔,贷款金额达到61.78亿元。
三、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出台《江门市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数量、产值和利润倍增。2024年,我市优巨新材获得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称号,新增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认定99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我市共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51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高效运转工业企业服务中心。为提升对工业企业的服务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于2023年底建立了江门市工业企业服务中心,通过引入优质服务资源,为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对接、数字化转型对接、产教融合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中心挂牌以来,开展了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政策申报辅导、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辅导及融资对接、工业企业精益生产管理培训、进出口货物减免税优惠解读等27场专题活动,培训企业超1100家次,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到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撑,助力我市工业企业发展。
五、建立优质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为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服务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建立优质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为我市1174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对“一对一”服务专员。服务专员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做好政策宣传、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动态掌握企业情况、用好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等措施,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实现“企业有问题、专员有对接、部门有联动、结果有反馈”的服务效果,让企业轻装上阵、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