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出台《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制造业与技术服务融合、培育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等措施。我市以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锚定传统优势产业,以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为契机,提升数字化生产服务能力,构建“以转型促服务,以服务强制造”的良好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数字化转型催生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新图谱
江门市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缺技术、不会转的难题,通过江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带动,以技术需求催生服务新场景,倒逼生产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形成“制造业转型—服务业升级”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以江门市银锋机车配件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长期面临生产计划协调难、生产过程监控难、异常处理不及时等痛点,通过参与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项目,由数字化牵头单位联合服务商为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管理及生产数字化解决方案,项目完成后生产效率预计提升30%、生产成本降低10%,带动3家数字化服务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近年来,江门市打造了摩托车零配件、小家电、五金不锈钢、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汇聚华为、蘑菇物联等20多家服务商,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直接带动本地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二、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性服务业价值跃升
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要素赋能与模式创新重塑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创造逻辑,使其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型,通过技术研发、数字赋能、专业化服务等方式深度嵌入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成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力,催化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双轮驱动升级转变。以江门市金属制品行业为例,通过精益化及数字化应用,20余家企业在开料、成型环节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生产数据采集及时率平均上升50%,企业核心设备效率提升11%。
三、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不断扩容
江门突破“制造企业—服务商”的二元结构,形成企业、服务商、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相结合的网状需求生态。依托“1+1+N”产业生态联合体,联合13家(次)数字化牵引单位和160余家服务商,创新"诊断-改造-示范"全流程扶持体系,累计推出400余套“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强化金融赋能,开展“政银保”数字化贴息、建立“政府—数字化牵引单位—企业—金融机构”四方对接协作机制,推动建设银行为试点企业提供融资授信50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转型政策、完善生态体系、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两业融合标杆案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