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八镇联动”战略,统筹新会、台山、开平、鹤山四地八个工业重镇协同发展,我市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企业协同发展为抓手,构建“链式牵引、标杆引领、要素保障”三位一体改造模式,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探索镇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新路径。目前,八镇有超30家工业企业开始数字化改造,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项目中占比超40%,在市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扶持产业集群中占比近30%。
一、链式牵引,重塑传统产业生态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链式牵引,以数字化转型破解八镇“镇域孤岛”难题。以金属制品产业为例,上游原材料主要在大江、水步镇,中游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主要在月山镇,下游水暖卫浴、金属餐厨具主要分布在水口、址山等镇,我市五金和不锈钢产业总体基础雄厚,但传统模式下企业间信息割裂制约了产业链就近协作与资源高效配置。为此,我市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化牵引单位作用,创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双轨转型模式,在纵向上实现链式转型,加速上下游产业融合;在横向上,牵引带动集群同类企业抱团转型,节约成本。推动数字化牵引单位广东商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协同生产平台,整合八镇金属制品上下游相关企业“串珠成链”实现本地化协同,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缩短订单交付周期。数字化牵引单位广东明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集采、云服务等多种方案解决共性痛点,实现五金不锈钢产业集群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5%,库存下降30.75%,人均效率提升22.75%,助力集群企业降本增效。
二、标杆引领,激活新兴产业动能
为推动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我市先后在司前、水口等镇分类打造转型标杆,引导行业“有样学样”。位于司前镇的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建成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车间,设备联网率达100%,生产效率提升30%,部分车间已接近“黑灯工厂”标准,带动天赐材料、科达利、精测电子等上下游企业同步布局智能工厂;位于水口镇的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智慧工厂IOT运维管理平台等,工作效率提高15%、能耗减少10%,建立PCB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典型场景案例,解决方案为我市广大工业企业提供了鲜活的参考案例。
三、要素保障,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在促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中,我市汇聚政府、企业、数字化服务商、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强化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2025年以来,在八镇累计举办政策推广活动40余场,覆盖企业超千家;动态更新464项“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形成覆盖全场景、多层级的产品供给体系;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定制化融资方案,破解企业转型资金瓶颈。推动数字化牵引单位广东商基在水口、址山镇设立五金卫浴行业驻点服务中心,提高服务响应时效。同时,促成广东商基与五邑大学、江门职院、江门技师学院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培养300余名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学生,其中,30多名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已经计划在驻点服务中心就业。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八镇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强化政策宣贯和企业走访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二是继续实施标杆培育工作,形成“以点带面”转型效应;三是支持链主企业通过技术赋能与资源协同,引领全链数字化转型。通过系统推进,全面提升产业链韧性,以数字化转型促进镇域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