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奋进号角中,有一支由江门交建集团21家企业业务骨干组成的先锋队——他们带着使命扎根镇村,以纵向帮扶为纽带,将发展资源、创新理念和实干精神注入乡村振兴的肌理。他们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是城乡融合的“联络员”,更是镇村蝶变的“助推者”。
即日起,“江门市交建集团”公众号推出【驻镇帮扶纪实】专栏,持续记录这些扎根一线奋斗者的事迹。期待他(她)们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让更多人看见“百千万工程”背后的“平凡英雄”,感受企业与地方“双向奔赴”的温暖力量。关注我们驻扎镇村的骨干力量,携手助力“百千万工程”,共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黄志明,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职员,现任荷塘镇规划建设环保办工作人员。“原本驻镇的同事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驻扎职务,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接过帮扶‘接力棒’,希望一线的锻炼帮助自己增长见识,让我的设计更‘接地气’。”
带着组织的信任、怀着砥砺自我的初心,黄志明在下沉荷塘镇帮扶的两个月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各项工作,聚焦规划编制、“百千万工程”以及南村村改等重点任务,努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从纸上画图设计,到推动项目实实在在落地,他在摸爬滚打中积累实践经验值,收获了三方面的改变。他说:
【思维转型】规划编制显担当
从市政设计到规划编制,我迅速完成由技术实施者到政策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思维从微观变宏观、由虚向实。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秉持“规划先行”的理念,注重战略引领与细节把控:协助推进马山控规动态维护工作,推动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积极跟进荷塘东侧地段规划的技术审查流程;全力推进南村村改项目“三旧”改造标图建库与方案编制,目前控规成果已完成市级提报。在蓬江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库编制中,我充分发挥自身的市政专项规划经验,平衡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乡村振兴弹性要求,力求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规划不仅仅是空间布局的蓝图,更是发展政策在空间上的生动表达,需要我们“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全局视野统筹各方诉求,绘制出的乡村发展蓝图才能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角色转换】跟踪项目促发展
以往我只需关注自身负责的设计是否如期完成交付,如今我深刻认识到,项目落地看似简单,实则背后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推动。围绕荷塘镇“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我全流程跟进禾冈村厂房改造施工节点、篁湾村土地项目审批难点及三丫村道路改造进度。在上级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快速掌握项目推进逻辑,充分认识从建立台账到协调各方资源,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荷塘镇南村东西沙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推进这一项目,我从多个维度入手,认真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协调测量单位的需求,联合村委共同完成三方现场勘察及厂房面积复核工作;另一方面,系统整理厂房资料,对信息进行精准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起草项目进度报告及旧改情况简介,不断完善“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的内容。
村改工作复杂而艰巨,我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从资料整理到现场协调,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破解难题,为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坚实支撑,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责任担当。
【关系转变】基层服务暖人心
驻镇的同时,我还担任康溪村的第一书记。我积极履行驻场职责,用心用情为村民服务。3月中旬,我参加区换届调研会议,向上反映康溪村广大群众对于村庄发展的热切期盼与真实需求。日常,我常态化参与村庄月扫活动,带领村民清理公共区域,改善村庄环境。通过这些基层活动,我深入了解到村民的诉求,收集了一线意见,感受到自己是助力乡村发展的一员。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也激励我要更充分发挥好驻村书记的桥梁作用,为康溪村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驻镇开展纵向帮扶以来,我在一个个挑战性项目中快速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乡村风景,更切身感受了团结奋进的发展氛围。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企携手推进,需要每个人的行动支持。未来,我将以学习者的姿态,深耕“百千万工程”,在实干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积极链接市属国企资源,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来源:江门交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