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名单,江门恩平市申报的优秀案例《深耕书香沃土 浇灌阅读花开》成功入选,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经验。
建设“书香中国”,离不开“书香校园”。推进全民阅读,青少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恩平积极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把校园阅读融入课程育人、思政育人、实践育人各环节,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顶层设计,各校实践。恩平秉承“多元融合、专业指导,创新乡村阅读教育”理念,深入挖掘阅读教育价值,先后出台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培育师资队伍、细化管理流程、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我阅读,我快乐”的书香校园品牌。
“六个一”阅读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是亮点。恩平创新模式,探索一校定制一套阅读方案,一班培育一项阅读特色,一日推广一项阅读活动,一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程,一月开展一次阅读成果展评,一学年举行一次阅读表扬大会。该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持续性激励,促进阅读教育工作在校园内的深度融入、广泛实践,引领阅读风尚蓬勃发展。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恩平着力打造“1+3”全方位青少年阅读指导模式,“1”是指负责全校阅读管理的教学副校长,“3”是指学校阅读指导教师。每间学校的阅读工作由阅读教学副校长统筹包校,指导教师包班,种子教师包片,阅读督导员包学段,确保青少年阅读指导全覆盖。
阵地建设是夯实阅读教育的重要基础。以本土历史文化名人冯如为精神纽带,恩平市第一中学、恩平黄冈实验中学、恩城中学、江南学校、恩平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精心打造“无负今日 冯如腾飞”悦读馆,定期举办“冯如读书会”“侨乡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为学校开展阅读课程实践、成果展示提供场地支持。
如何让阅读成为日常?恩平推动校园阅读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与养成教育相配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细微之处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名著导读课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与教研教改相契合,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阅读研讨会、阅读教学现场展示等活动,激发教学创新热情,促进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持续更新。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离不开家校社协同发力。恩平各校大力推动家校共读文化,定期策划亲子阅读分享会、家庭读书报告会等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加深亲子间的情感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兴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如今在恩平,走进“书香校园”,时时可读、处处可读的阅读环境,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校园里、课堂上、书屋内、家庭中,无时不读书,无处不书香。
阅读关乎青少年成长,更事关国家民族未来。放眼恩平,“书香校园”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在一次次与书本的邂逅中,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远的未来。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张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