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和团省委联合主办的第40届广东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我市16个创新成果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专项奖项3个。
本届大赛主题为“体验·快乐·成长”,吸引了省内22支代表队643项作品参赛,306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100 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等齐聚一堂,碰撞出耀眼的智慧火花。我市新会葵城中学绿邑科技团凭借《优化草履虫培养,创新观察技术》项目,斩获“广东省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创新奖”双料大奖。
百花齐放的科创项目
在本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江门学子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扎实的科研能力闪耀赛场,从我市代表队的获奖情况来看,同学们的科创项目百花齐放,获奖项目涵盖人工智能、生态环保、智能家居等前沿领域,既有解决实际痛点的硬核发明,也不乏跨界融合的奇思妙想——怡福中学刘芷琛的《智能多穴位艾灸按摩养生仪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将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结合,精准定位穴位;江门市蓬江区里仁小学、江门市紫茶小学黎梓、晴万哆涞《探究不同物质环境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环保新路径;江门市第一中学杨茂康的《可远程监测的控量冗余式公共厕所纸盒系统》以物联网技术破解公共卫生难题;而江门市第二中学石忠城、彭海洋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码 Taylor Swift 的流行密码,让大数据分析充满人文温度。
此外,江门市蓬江区里仁小学黎梓晴和江门市紫茶小学万哆涞的项目获得广州二中校长创新奖,江门市第一中学杨茂康的项目获得专利申请奖,台山市科协副主席李星火获评“全省十佳优秀组织工作者”。
让草履虫“跳起高清舞步”
“2024年初中生物教材换新后,《单细胞生物》一节中‘观察并探究草履虫的趋性’这一实验给学校实验课带来一些挑战,我们学校有22个班,每个班都要开展生物实验,到后面的班要么是草履虫的数量不够,要么是草履虫的活性降低影响观察结果。怎么扩培草履虫数量,改进观察方式成为我们的灵感源泉。”新会葵城中学教师容妙娜说。更重要的是,他们想到不是所有学校都有普及显微镜,缺乏显微镜或者显微镜数量不够的学校如何完成这个实验呢?所以,师生们便萌生了项目性探究实验。
该项目由梁梓弘、吴雨皓、龙天行三位同学通力合作,在容妙娜、王静杰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历经数月艰苦钻研完成。团队从扩培方式、刺激源革新、创新观察技术三方面入手,大幅提升草履虫培养效率,革新刺激源使趋性反应更直观,运用数字技术让微观世界清晰呈现,为生物科学研究注入新活力。
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梁梓弘主要负责草履虫趋性观察技术的提升工作,“在实验记录时,我们发现,多种数字化技术可提高观察草履虫的清晰度,如手机延时摄影、将手机微距与半球形透镜配合、皮肤检测仪、手机与显微镜联动、数码液晶显微镜结合等方式。”他说。龙天行同学则表示,为了能得出更精准、更有价值的结论,大家层层深入地探究了6组不同有色刺激源,最终发现不同的食用色素让糖和盐、多种有色蔬果汁能较好引起草履虫的趋性反应,并能长时间保持其活性。
实验成果在全校初一年级铺开
为获取精准无误的实验数据,师生们经常周末扎根实验室,累计拍摄近100GB原始视频素材。在漫长的实验观察期,显微镜前常常一坐就是数小时,但只要草履虫有丝毫动静,师生们就会瞬间“清醒”,不错过任何一个珍贵瞬间。当成功捕捉到草履虫分裂、排泄等珍贵画面时,实验室里爆发出的欢呼声。
最后,他们的项目优化了草履虫的培养方法,筛选稻草浸出液和淡糖液混合培养能快速增加草履虫数量;创新草履虫趋性观察技术,筛选出透明的减缓物、有色刺激源,加上不同数字化技术组合便于观察草履虫趋性。“有效解决了实验教学中相关的难题,也能够为趋性探究实验以及运用草履虫进行水质监测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我们的实验视频已在公众号或公益活动中科普。”容妙娜说。
如今,师生们的实验成果已经在学校初一年级的生物实验课上全面铺开。对此,学生们感觉十分骄傲,“未来,我也会秉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继续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前行。”龙天行说。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张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