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的前提下
正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广东海信电子生产现在在加紧生产。周华东 摄
截至2月16日
我市已复工工业企业4269家
复工人数24.89万人
涉及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及配套的
50多家企业已全部复工
▲1月7日至今,位于新会区茶坑村的一家口罩厂全力保生产。
企业复工复产
首先要做实做细各项防疫举措
各市(区)各有高招
一起来看看
高新区(江海区)专门抽调200余人成立6个工作专班,设立210个企业疫情防控网格,对辖区复工复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核查企业“四个到位”和“八个一”落实情况。网格监督员深入企业、进车间、入班组,指导企业迅速复工复产。
▲位于江门高新区的威瑞电子内,员工们已积极投入工作中。
▲恒健制药的工人们正在把货物运输到抗“疫”一线去。
恩平市抓好异地务工人员排查摸底,截至2月15日,排查用工单位约1.7万多家,用工规模约8.1万人。
▲恩平一企业安保人员为进厂人员测量体温。
▲在恩平市帝玛音响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后焊组的工人正忙于焊接和组装产品,清洁员正在用消毒水擦洗生产车间的桌面和生产设备。
为加强企业返岗员工管理,鹤山市发布外来务工人员返工管理指引,指导企业将留守员工转移至自有出租房,将原企业宿舍腾挪给新返抵员工,实现人员集中管理。目前,该市共摸排235家企业宿舍,容住最大人数4.8万多人,已入住近万人,尚可入住3.8万多人。
▲鹤山企业在复工前后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复工有序开展。黄艳瑜 摄
目前来看,用工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各市(区)也在探索解决用工不足问题。为解决工业企业短期用不足问题,蓬江区探索“员工共享”用工模式,将没复工的商贸企业与工业企业进行员工结对。昨日首批“共享员工”上岗,逸豪酒店46名员工到广东海信电子工作。
▲广东基顺隆新型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已复工复产。图为企业员工在对产品进行检验。戴惠甜 摄
▲江门敬记塑胶厂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现场。周华东 摄
推行“零接触”招聘,打造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台山市工业企业复工率在江门全市位居第一,该市“零接触”招聘初显成效,通过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发布了110家企业共2600个岗位招聘信息,帮助850多人实现就业。同时,通过市镇统筹,协调本地富余劳动力帮助用工紧缺的农业企业开展生产。
▲台山市“零接触”招聘初显成效。
新会区帮助企业解决上下游企业复工问题,让企业复工复产没有了后顾之忧。该区建立上下游企业名单,分类开展沟通协调,对于区内的,支持企业优先复工;对于江门市内的,由区科工商务局联系,争取兄弟市(区)支持尽快复工。ABB公司从中受益,该企业涉及上下游企业11家,新会区已协调区内8家企业复工,公司产能恢复至90%。
▲新会区全力支持和推动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开平市把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和暖企行动相结合,建立100家重点企业联系挂钩制度,该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到各自挂钩联系企业开展复工防控工作指导和暖企行动,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开平市把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和暖企行动相结合。
蓬江区探索“共享员工”模式 46名逸豪酒店员工赴广东海信电子上班
昨日上午,我市逸豪酒店46名员工赴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海信电子”)上班。这是蓬江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的“共享员工”模式,旨在鼓励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跨行业抱团战“疫”保生产。
▲昨日,逸豪酒店的员工在广东海信电子接受上岗前体检。周华东 摄
昨日早上10时许,记者走进广东海信电子,46名“共享员工”正有序参加入职体检。体检合格后,他们还要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岗前安全生产培训和车间实操培训,考核通过后将被分配到各生产线操作岗位。逸豪酒店宴会部经理谢雪琼是其中一名“共享员工”,她很赞同这种工作模式,虽然之前没进过车间,但有信心做好,“不用闲在家里,生活有保障,很好”。
▲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现场。周华东 摄
广东海信电子总经理宋开民表示,虽然这些员工是“借”来的,但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并为每人购置一份商业意外险。为了让“共享员工”有归属感,企业甚至可以安排车辆接送上下班。
▲就餐人员一人一桌“隔离”就餐。周华东 摄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多个行业受到冲击,一边是制造业面临用工紧缺,一边是餐饮业员工“闲得慌”,为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蓬江区人社局做起了“牵线红娘”,积极探索“共享员工”模式,鼓励跨行业抱团战“疫”保生产。该局从2月12日就开始联合江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组织发动市内各大餐饮企业,向歇业期间的餐饮企业员工发出倡议,引导餐饮企业员工积极加入、支持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截至昨日,全市有5家大型餐饮机构响应号召,逸豪酒店是第一家。
▲设置访客临时接待点,与生产环境隔离。周华东 摄
逸豪酒店行政办公室主任刘战表示,这次疫情对餐饮服务业冲击很大,餐饮企业需要负担房屋租金、人员用工等成本,通过“共享员工”模式,鼓励员工暂时转移就业,可有效分担人力成本,减轻运营负担,同时也保障了员工的基本收入。接下来,还会继续鼓励更多员工“走出去”。
▲进入生产车间,工人需要多次测量体温。周华东 摄
“这种模式不拘泥行业,对酒店、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有利。”宋开民表示,目前该企业复产率接近50%,但订单量较大,员工短缺较为严重,“共享员工”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紧缺的局面。
蓬江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
这种特殊时期的灵活就业方式,能够有力保障员工收入水平不降低,保证就业形势稳定,目前还引起广州一家餐饮企业的注意,该企业主动联系广东海信电子并初步达成协议,计划于本月19日安排20名“共享员工”前来上班。
我市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降低融资成本 加强金融纾困
我市近日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指出,要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金融纾困。当前,我市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积极申报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
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按照财政部《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我市正积极申报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用于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一定贴息,减轻创业者和用人单位负担,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进一步降低疫情期间借款人的融资成本。
“我市还对‘政银保’融资项目实施期间成功实现融资的中小企业缴纳的保险费用(或担保费用)给予全额补贴,对企业通过港澳地区融资的,给予贴息补助。同时积极发挥政银企沟通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为有融资需求企业牵线搭桥,及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市金融局也积极引导和督促辖内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营业部等金融机构按照主管部门要求,2月3日开始陆续恢复营业,为居民及企业及时提供金融服务。
据统计,全市银行2月3日起有118个营业网点对外提供服务,2月10日全面恢复正常营业,保险、证券机构提供线上服务。
提供流动性支持
为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银行江门中支迅速组织江门市银行业开展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融资需求对接工作,全面部署,多措并举,加强窗口指导,提供流动性支持,全力加大对辖区疫情防控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减轻企业复工复产负担。
人民银行江门中支结合江门实际,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意见》,通过发挥政策的合力,强化措施落实,缓解中小企业疫情之困。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重点向疫情防控领域倾斜,优先满足金融机构因支持疫情防控产生的流动性需求。积极支持和协助金融机构用足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对国家级、省级防疫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票据承兑、票据贴现等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交的符合要求的小额票据提供高效再贴现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针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工作要求,在人民银行江门中支的指导下,江门辖区银行机构纷纷制定了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截至2月12日,银行机构已对接名单内83家企业,其中有融资需求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共38家,已核定授信额度或已放款的企业共10家,新增授信额度超过18000万元。
江门市银行业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金融服务工作,纷纷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融保障。如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提出协助征信保护、优惠到期管理、推出创新产品、绿色通道办理、放款转贷条件等,与企业并肩战“疫”。
快速响应,高效完成企业授信审批。金融机构通过启动绿色审批通道、简化业务流程等方式,切实提高授信审批效率,满足疫情防控应急资金需求。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主动对接广东某药业有限公司采购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用酒精等医疗物资产生的资金需求,根据该企业为A级优质纳税人的特征,配套线上融资产品税易通,从企业申请到发放贷款仅用一天时间。
创新产品,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银行机构结合疫情防控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特点,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为疫情防控信贷需求量身定做创新金融产品。近日,工商银行江门分行成功为江门市某无纺布有限公司发放江门市首笔小微企业“抗疫贷”500万元,解决了企业采购医用无纺布生产原材料的资金需求。中国银行江门分行推出全国首款银政合作的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企业专属产品“抗疫贷”。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的“云义贷”、“战疫贷”,重点支持医疗等疫情防控全产业链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