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率市政府代表团赴四川省甘孜州,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粤川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会议部署,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对甘孜对口支援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对接。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会见代表团一行。
代表团一行深入康定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若吉村、甘孜职校“粤菜师傅”培训和实训基地、泸定县第四中学等地考察,详细了解乡村振兴、民生建设和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我市对口支援项目实施情况。我市企业与当地签订相关协议,就人才培养、矿产开采、农特产品种植等开展合作;捐赠70万元物资和现金;免费提供一批学位。
刘成鸣代表州委、州政府及全州各族群众向江门市长期以来对甘孜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江门市援建的一个个项目都是一座座丰碑,希望江门市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甘孜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进一步将甘孜的资源优势和江门的市场、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甘孜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交往交融。
刘毅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对州委、州政府对江门市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江门对口支援的康定、泸定虽已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仍要继续发扬严实作风,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扎实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各项工作任务。他要求,我市相关部门一要加快民生援建项目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二要聚力产业合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要有效推进“粤菜师傅”进甘孜工程,培育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设置课程,提升培训成效。四要加强交流交融,特别是青少年的交流。
市领导王长青,五邑大学党委书记张焜,甘孜州领导刘吉祥、李兴文参加活动。
我市对口支援甘孜结硕果
不仅“输血”更帮助“造血”
我市在对口支援甘孜州工作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优先位置,聚焦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民生保障项目,积极查漏补缺,及时增加项目。
2015—2020年,我市对口支援康定市、泸定县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民生保障项目共40项,总投资22.63亿元,其中支援资金4.12亿元。截至目前,已建成项目31个,其余项目按计划推进。
除省统筹援建项目外,根据康定市和泸定县的实际需求,2019年我市筹集资金570万元用于康定市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康定市若吉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康定市塔公小学浴室建设、泸定县玉米产业化项目、泸定县泸桥镇小康示范村项目等5个民生项目建设,目前,5个项目全部竣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今年又筹集资金300万元用于康定市民族医院老年病康复诊疗楼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康定市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泸定四中学生浴室热水系统建设和教师办公楼改造项目、泸定消费扶贫产销对接项目等4个项目建设,目前,资金已拨付到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泸定县第四中学
市政府代表团一行昨日考察时,省江门华立学院向泸定县第四中学、康定市多绕噶目学校共捐赠助学资金30万元,华立学院还面向康定、泸定免费招生100名学生;江门市天粤科技工业有限公司向康定市残联捐赠10万元。江门市社田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防疫物资,台山市稻亨食品有限公司捐赠货值20万元的食品酱料……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体现了江门的企业担当与作为。
我市充分运用资金、市场、人才、管理等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有效结合,推进产业合作。我市对口支援工作不仅“输血”,更能帮助当地“造血”。
为支持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我市先后组织李锦记、陈皮村、大方旅游和大昌超市等龙头企业到甘孜州考察,促进潜在机会转为现实合作。先后确定两家本土企业分别代理甘孜州的牦牛奶、“圣洁甘孜”产品在江门销售。我市借助多方平台推广销售甘孜州农特产品。其中,市商务局牵头在汇悦·大融城设立甘孜州名优特农牧产品销售点,6月展销以来,中标企业已购销达到80多万元。万达广场摩天农3万平方米扶贫产品展销平台和大方旅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旅得生活馆”电商平台免费上架展销甘孜州农特产品。据统计,去年广东省采购康定市、泸定县农特产品共2805万元,其中江门市采购602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653人。
△资料图
我市还大力推进“粤菜师傅”进甘孜工程,采取送教上门式短期培训、接来式中期培训、到我市全日制学制班学习等灵活方式,面向有志于从事餐饮行业的当地群众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计划在2年内为甘孜州免费培养300多名“粤菜师傅”。去年,分别在康定市、泸定县举办四期培训班,共有137人接受培训,让当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