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各族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近期,由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共同指导,共青团喀什地区委员会、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五邑大学承办的广东大学生赴新疆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五邑大学“同心筑梦”实践队满载成果与感动,从喀什启程返回江门。
在本期实践活动中,五邑大学“同心筑梦”实践队以侨乡文化为纽带,深度联结侨乡文化、民族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粤喀两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春乐章。
文化课堂润童心 民族团结种心田
实践队充分发挥侨乡文化特色,创新课程形式,在当地小学开展主题文化课堂。“侨乡碉楼文化课”以“桌游+拼图”互动模式,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开平碉楼的建筑智慧与非遗魅力;“林基路革命事迹专题课”通过深情讲述共产党员的奋斗故事,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根基;“法律小卫士普法课堂”结合真实案例,提升学生法治意识。五邑大学大学生士兵还分享了在读期间报名参军和部队生活经历,自2022年起,邑大已有2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读期间参军报国,以青春践行民族团结与强国担当。现场一名维吾尔族小学生在听完分享后坚定地说道:“我长大了也要去参军,像哥哥一样保卫祖国!”稚嫩的话语中饱含着真挚的爱国情与强军梦,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在阿瓦提乡中心小学,队员们绘制“石榴籽”主题墙绘,组织民族团结分享会,邀请学生畅谈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学生麦丽亚穆姑丽·吐尔荪向实践队赠送亲手绘制的石榴画,表达“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愿景。
深入乡村助振兴 双语互学促交融
实践队走进阿瓦提乡阿亚格曼干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与村民同劳动、话家常。在馕坑边、院落中开设“移动语言课堂”,通过实物指认、情景对话等形式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助力语言相通、心灵相融。
实践队以“深化基层服务”为切入点,走进阿瓦提乡困难家庭开展精准帮扶。队员们走访多户困难家庭,为村民拍摄全家福,记录温馨时刻,通过“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队员们深入雪菊种植基地,与村民共同劳作,开展“双语互学”活动,在劳动中促进民族文化交融。慰问老党员过程中,通过“一次慰问、一次劳动、一次聆听”,聆听初心故事,感悟使命担当。
邑大学子在喀什大学思政教育基地,与喀什大学、新疆艺术学院开展了座谈交流,围绕“三下乡”社会实践、思政教育创新等话题深入讨论,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致敬英雄坚信念 走访边防砺初心
实践队专程前往提孜那甫乡,拜访“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聆听祖孙三代七十余载接力戍边的感人故事,并送上三份寓意深远的礼物:一幅展现拉齐尼·巴依卡雄鹰精神的画作、一枚开平碉楼邮票和一枚五邑大学设计的侨乡文化邮票,表达对英雄家庭的崇高敬意与对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
队员们还走进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与护边员工作站,聆听边防干警与护边员常年坚守的动人故事,体验巡边路的艰辛与崇高。在警史馆中,通过周恩来总理专机导航事迹、孙超种菜故事等感人展陈,深刻感受一代代边防人的忠诚与担当。在红其拉甫国门前,队员们与边防战士共升国旗,面向界碑庄严宣誓:“以青春之我,守护祖国山河!”
联谊直播聚真情 青春聚力向未来
实践队精心组织多场联谊活动,为粤喀两地搭建情感交流桥梁。在“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中,实践队员与维吾尔族小朋友一起跳绳、共舞,赠送文具礼盒,传递温暖与关爱。夜幕降临,篝火旁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分享美食、畅谈心声、共跳民族舞蹈,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在阿瓦提乡阿萨新村24村,实践队与驻村干部共同策划举办“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民族团结联欢晚会。晚会现场,队员们与维吾尔族群众同台献艺,表达了各族儿女携手奋进的共同心声,粤喀情谊在欢声笑语中愈发蓬勃升腾。
“粤喀同心筑梦,青春聚力前行”实践活动于2025年9月圆满结束,邑大学子以脚步丈量祖国边疆,用真情灌溉民族团结之花,成功搭建起一座以侨乡文化为基、以青春热血为梁的“连心桥”。未来,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将持续延绵,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奋进篇章!
江门市政府门户网站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