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新冠疫情对我市城区写字楼租赁市场的影响情况调查
【工作进展】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蓬江区以“三推进”加快援企稳岗政策落实
●新会区试点智慧社区人脸智能门禁建设
●鹤山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新机制见成效
◆调查研究◆
新冠疫情对我市城区写字楼
租赁市场的影响情况调查
日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市房屋租赁服务中心及有关房地产中介评估机构成立调研小组,对江门市区甲级写字楼物业运营商进行走访调查,并结合市区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和住房租赁租金评估数据,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市城区写字楼租赁市场的影响。
一、主要情况
江门市区写字楼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以蓬江区为例,具有较大的品牌效应及地标效应的甲级写字楼包括万达写字楼、国际金融大厦等,现有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租赁对象主要为办公和商务使用的金融证券类公司、会计事务所、地产代理公司等。租金大致为45—65元/㎡·月,处于珠三角区域偏低水平;近3年来,写字楼租赁市场出租率及租金持续下跌,区域整体收益率萎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2020年上半年出租率为73%,同比下降6.41%;平均租金为56元/㎡·月,同比下跌6.67%,跌幅较2019年扩大2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供大于求情况突出。蓬江区、江海区的商业类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从2019年4月底的5.8个月和37.0个月增加至2020年8月底的50.9个月和51.9个月(正常周期为12至18个月),写字楼空置率普遍居高不下。空置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几年中心城区新建甲级写字楼供应量持续增加,供过于求是其租金下行的主因,新冠疫情则是租金下行的催化剂,对写字楼租赁市场存在中短期影响。
(二)产业带动租赁需求能力弱。据统计分析,第二产业约占全市国民经济的40%,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但长期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整体经济增速处于下行周期,带动写字楼需求的效力有限。第三产业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整体商贸发展不够发达,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挖掘第三产业助力写字楼租赁市场发展的潜力。
(三)公共服务配套和管理待加强。目前,江门城区核心商圈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仍处于初级水平,加上写字楼部分产权已出售、物业租赁管理不统一、商务区内进驻企业参差不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体管理水平一般。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现阶段针对商业类商品房库存量大、库存消化周期长的地区,实施调节和减少商服土地出让,控制商业用房的供应量;支持和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大商业用房的自持比例,减少商业用房库存量,平衡商业地产供需关系,缓解写字楼供过于求的压力。
(二)推动租赁市场复苏。落实《江门市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支持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形成总部经济辐射效应。推进新一轮以人为核心的产城融合,优化人才落地政策,提升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城市高人力资本含量,推动写字楼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谋划产业布局,重点培育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立培养地方优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的长效机制,培育一批本土的金融保险、法律、设计等专业服务业企业,增强写字楼租赁市场活力。
(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写字楼的租赁成本、区域和交通状况是中小企业选址的核心考量因素,完善核心商圈写字楼的公共服务配套尤为重要。加快城区核心商圈道路、排水、绿化等公共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城市公共资源与产品供给力度。完善写字楼租金参考价发布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评估租赁市场运行趋势,定期向社会公布写字楼租赁市场租金价,引导行业预期和租赁双方合理议价,促进写字楼租赁市场稳定发展。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稿)
◆工作进展◆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上下以抓好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着力补齐农村环境短板弱项,以开展“廊道”整治为有力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品质提升。
一、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1050个行政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1万吨、水塘6030口、沟渠1884公里,清理整治破旧泥砖房19122间、田间铁棚窝棚5821处。同时,各地开展村庄保洁模式探索,比如恩平市牛江镇通过“星级积分评比”带动群众参与保洁模式;鹤山市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实行“一把扫”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市农村环境卫生质量。
二、开展厕所粪污处理行动。投入4926万元推进农村改厕,做到应改尽改,计划建设农村公厕276座、改造农村户厕2326户,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目前,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3%,基本实现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1座标准化公厕的目标。
三、开展生活垃圾整治行动。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村村保洁”机制,全市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超1.7万个,镇级垃圾转运站103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村庄保洁覆盖率、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均达100%。在总结鹤山市、恩平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选取江海区和6个街道作为示范片区,试点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分类。
四、开展污水治理行动。今年以来新增完成224个自然村覆盖污水设施,累计完成3528个,完成率32.35%;新增完成3793个自然村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完成率65.5%。
(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蓬江区以“三推进”加快援企稳岗政策落实
蓬江区疫情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并以“服务快办行动”为契机,通过“三推进”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近日,该区收到企业送上的锦旗,为工作人员热情高效的服务点赞。
一、推进一窗受理“打包办”。持续深化“一门式”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窗通办”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发改、教育、民政等19个部门的“一窗受理率”(政务事项数入驻一门式综合服务窗口比例)超过80%,8个部门达100%。其中,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等290项业务下沉至各镇(街)一门式服务中心,84项业务延伸至村(居)一门式服务中心,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压缩时限“提速办”。大力推行事项即时办结,事项“马上办率”“就近办率”“一次办率”均达100%,并力争压缩法律法规和政策30%的规定办结时限。其中,普通门诊零星报销等3项业务规定办结时限已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疫情期间,积极推进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优惠政策落地,并实现稳岗补贴政策“当天申请当天受理”。
三、推进精简流程“简便办”。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取消婴儿出生证明、认定工伤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40项人社业务证明事项。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网上办、电话办和邮递办等多种途径优化市民和企业的业务办理流程,全面推行邮寄方式送达文书,今年以来累计邮寄文书1590份。企业职工适岗培训实现培训备案申请、培训补贴申请全流程网上办理服务,已累计受理613家企业共4.8万人次提交企业职工适岗培训申请,预计发放补贴逾4000万元。
(蓬江区政府办公室供稿)
新会区试点智慧社区人脸智能门禁建设
新会区以会城镇都会村出租屋为试点,引入“人脸智能门禁”,建设“云端智能社区”,充分运用云计算、重点部位智能设防、监控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社区安防智能化全覆盖。6月以来,采集出租屋和租住人员信息3480条,有效预警12次,取得初步成效。
一、有效提升警务效能。根据辖区人流分布特点等工作实际,科学规划安装人脸智能门禁地点,初步安装在流动人口较多的辖区出租屋,并设立专职人员进行快速反应,通过对场景分析,有效覆盖人流密集场所、涉稳重点区域,确保各类事件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了。
二、建设秒级响应预警系统。利用新会公安分局研发的人脸识别预警APP,以移动警务终端为载体,并与人脸门禁系统融合,使APP操作简单、方便,在系统触发警报时,民警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实现预警效果秒级响应。
三、推进防控一体化建设。人脸门禁系统以鲜活的AI特征采集档案数据库为基础,将人脸特征、人脸轨迹、人员信息等进行融合应用,采集实时数据实现精准管控。同时,将人脸门禁系统运用于日常社区警务活动,定期向居民播放防诈骗等宣传短片,进一步提高居民防范意识。
(新会区政府办公室供稿)
鹤山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
新机制见成效
鹤山市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通过“一窗受理、集中验收、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全程网上办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今年5月份以来,已办理8宗工程联合验收,所有项目从接受申请到全部办结,均不超过3天。
一、部门联动流程再造。由该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各职能部门梳理各个审批事项流程,高标准制定验收细则和办事指南,确保审批流程规范统一和信息透明。申请人通过项目管理平台提出申请并上传资料,平台自动分拆推送至各验收部门,当验收部门作出受理决定后,限时进行资料审核,再由该中心组织各部门统一时间赴现场一次性验收,验收后限时作出验收意见并推送至项目管理平台,申请人可通过现场窗口领取、邮寄、自行登录平台打印等方式领取结果文书。
二、靠前服务提升效率。如该中心和验收部门在对资料进行预审和审核时发现问题,均由该中心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补齐。各验收部门现场验收前在项目管理平台提出问题,平台通过手机短信推送至建设单位,并提前介入、指导单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如验收发现问题,各验收部门统一反馈,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并落实专人跟进指导整改。
三、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各验收单位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其他专项验收情况,便于工作对接。如建设单位整改完成后重新组织验收,验收单位通过系统对接,对原已审查通过并且未在整改后发生修改或变更的资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已验收或备案通过的各项专项验收主管部门确定工程整改后不影响初次验收或备案结论,只需出具意见不需重复验收。同时工程联合验收合格后,项目管理平台自动生成联合验收电子档案,各专项验收(备案)主管部门及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可查阅调用,实现资源共享。
(鹤山市政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