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近距离商品展示、咨询答复、导购销售,采用由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集合进行推介的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作为新兴行业,网络直播因其进入门槛低、直播内容新奇等特点而成为时下流行的销售方式。当导购员变成随时可以与消费者直播见面的“网红博主”后,明星、企业家、电视主持人、政府工作人员等纷纷跨界“带货”,用户增速惊人。据统计,今年我国在线直播用户将达5亿多人,销售规模预计将达9千亿元。
刷着短视频,种草博主产品,点击窗口链接购买等直播带货方式的迅猛发展,对提升消费体验、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高流量下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跟不上、主播虚假宣传、平台数据造假等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消费体验,也损害了商户利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卖家秀”与“买家秀”差异大,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受损严重。二是网络销售维权难。在《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出台之前,经营者无需实名注册、无信用担保、无交易门槛,商品的质量、来源、渠道、价格等信息的真实性存疑,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因获取经营者及商品信息受限而追责难,也可能因牵涉多家异地商户,地区跨度大,消费者举证难而导致维权成本高。三是平台监管盲点。交易过程中缺少第三方担保软件监管,直播平台间的争议处理衔接不上,易发生卖家毁约不发货或延迟发货等情况,消费者如若对商品不满意也很难进行退货或申请售后保障。
当下,消费者在适应这种消费形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网红”直播带货这种新潮流,做到理性消费,养成好的消费习惯,避免“掉坑”。为此,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注意以下几点:1.谨慎选择正规平台和渠道。通过正规平台,选择信誉度好、资质全的商家购买,避免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2.详细了解产品质量价格等情况,特别要关注食品安全。不要相信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不被明显低价所误导,下单前了解清楚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效果及价格等情况,如直播前可通过登录主播或平台公众号等途径阅读预告,特别注意食品安全、食品有效期,切勿盲目跟风购买,防范低价劣质、高价假冒等陷阱。3.及时保留购物凭证。鉴于网络和电视购物相关信息删除后恢复难,消费者购买时应及时保留相关原始记录(如该产品直播时的广告宣传、商家承诺内容、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便于产生纠纷时进行维权。此外,还应注意“七日无理由退货”“三包”等范围和规则。4.积极应对消费纠纷。消费者在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与广告宣传不符等问题时,要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不成,可以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也可以向当地消委会投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