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是第五十六个世界标准日,当天,在广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会议上,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香港工业贸易署、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发布新一批27项“湾区标准”。其中,《台山黄鳝饭》标准入选。这标志着江门市在主导制定“湾区标准”上实现零的突破,为地方特色产业标准化提供了创新范式。
一、《台山黄鳝饭》标准的独创性
(一)主导层级下沉,县级市创示范。《台山黄鳝饭》标准由台山市粮食行业协会、台山市烹饪协会等县级机构牵头,联合港澳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在现有262项湾区标准中,绝大多数由省市级机构或龙头企业主导,此类由县级机构主导案例极为少见,凸显“自下而上”的标准化创新示范路径。
(二)非遗技艺与标准化融合。台山黄鳝饭制作技艺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通过固化“煮、炒、焗”三道核心工艺,明确原料选用(如台山丝苗米、鲜活黄鳝),实现传统经验的可量化、可传承。标准对锅巴色泽、米饭形态等细节规范,保障了风味统一性,为非遗技艺的产业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标准强调原料与地理标志产品联动,规定主料需选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台山大米”,带动上游种植、中游餐饮、下游文旅全链升级。通过标准化提升品牌价值,助力“一道菜带动一条产业链”的乡村振兴模式。
(四)跨区域文化认同提升。作为侨乡美食,台山黄鳝饭标准的湾区化,增强了粤港澳文化共鸣。其成功入选,体现了标准在促进“同一种风味”上的桥梁作用。
二、为区域标准化建设提供“江门方案”
一是突破标准化资源壁垒。打破县级机构在高端标准制定中的资源局限与参与壁垒,通过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模式,充分体现县域主体有能力深度参与高端标准制定,为中小城市及县域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提升地方特色产品品质与竞争力,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三是强化湾区文化纽带。以美食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搭建湾区内部人文交流的桥梁,不仅强化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更让“湾区标准”在技术属性之外,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温度。
台山黄鳝饭从地方小吃到“湾区标准”的跨越,不仅是江门市标准化建设的里程碑,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湾区标准”覆盖领域持续扩展,更多如台山黄鳝饭这类特色项目有望通过标准化建设的系统赋能,扎根县域、走进湾区、奔赴世界,让区域特色资源释放更大价值,助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江门市政府门户网站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