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法治事件
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参加2024年度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民主生活会时表示,要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人民群众需求,谋深谋细谋实人大各项工作。
要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科学编制今年立法计划,继续审议江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出租屋安全管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等条例,积极推动珠中江环保立法和低空经济协调发展立法调研。继续推动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促进江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江门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全市政法机关要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根本,以“八个聚焦”为主线,以全面增强履职能力为支撑,统筹做好防范化解涉政涉稳风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江门平安江门,为江门“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贡献政法力量。
江门市委依法治市办召开工作会议。
会议听取市县法治建设规范化项目情况汇报,讨论研究2025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会议强调市县两级依法治市办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新时期法治江门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工作要求,强化统筹协调职能作用,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江门市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做法被《民主与法制》周刊刊载宣传。
《民主与法制》周刊2025年第04期刊载文章《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学习宣传教育“广东样板”》,肯定江门市委依法治市办与各相关部门合作共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的做法和成效。
立法领域
全国人大调研组赴江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立法调研。
2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调研组到江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开展立法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等地,重点调研基层立法、青少年法治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等阵地建设及运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草案的意见建议。
江门市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成果被《求是》杂志刊载肯定。
《求是》杂志2025年第5期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文章《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指出,“广东江海等联系点专题调研‘外嫁女’权益保障,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反映基层有关经验做法、情况信息、诉求愿望、对策建议,对重点立法问题结合实例‘举一反三’,为国家相关立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立法素材和有益借鉴”。
执法领域
江门市应急管理局出台措施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从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实施分级分类执法、优化行政检查方式、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推进包容审慎执法等五方面制定措施,通过精准监管、规范执法和柔性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迎检负担,提升安全治理效能,推动涉企检查科学化、规范化。
江门市启动依法打击侵占河库、非法取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保障水安全“三大专项”执法行动。
将重点打击侵占河库、非法取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违法行为,立案查处一批水事违法案件,全面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进一步推进江门市河库、水资源、水土保持等领域常态化执法,切实保障江门水安全。
司法领域
新会区检察院率先完成DeepSeek“检察版”本地化部署。
率先在全市检察系统中完成DeepSeek大语言模型在检察工作网的本地化部署并开展试运行,通过构建物理隔离智能办公环境,在满足检察工作网络安全和保密要求的同时将AI能力深度嵌入各项检察业务流程,将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助推人工智能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台山法院配合台山市纪委监委做好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以案释法。
近日,台山法院联合台山市纪委监委开展旁听庭审活动,组织台山市农业农村局、台城街道办、大江镇政府等有关单位“三资”管理人员旁听被告人黄某犯挪用公款罪一案的庭审,充分发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做实做细案件审理的“后半篇”文章。
普法领域
江门市妇联策划“三八”普法系列活动,提升妇女群众依法维权意识。
活动以普法趣味游园会、普法集市、普法讲堂等等形式,全方位宣传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将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送到妇女群众身边,进一步增强妇女群众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
鹤山市法检机关联合举办“法治护航青春,争做守法少年”模拟法庭普法活动。
该模拟法庭活动共邀请40多名学生和家长参与,以真实案例为切入,以虚拟表演为载体,拉近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庄严公正,了解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涉外法治领域
江门市开展第二批涉外法律人才库申报工作。
近日,市律师协会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江门市涉外法律人才库申报工作的通知》,从申报条件、入库程序、入库应用三方面规范涉外法律人才的遴选,推动建设一支高素质涉外律师人才队伍,积极为江门市对外开放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五邑大学构建“涉外法治+外语+侨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先后举办“涉外法治+外语+侨务”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会,组织“知识产权+涉外法治”相关主辅修专业与创新实验班开班遴选工作,通过构建“三位一体”涉外法治课程体系、推行“涉外法治+外语”辅修专业、实施“工科+涉外法治+知识产权保护”紧缺跨界人才培养等路径,为“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输送复合型、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