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是“中国第一侨乡”,近年来,江门市司法局深入实施“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涉外法律服务的“侨”文章,加快涉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全面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保障水平,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以高水平涉外法治保障侨都高质量发展。
建立一个涉外法律服务机制
将涉外涉侨法治工作纳入法治江门建设总体布局,在江门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部署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实施意见》《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方案》等,进一步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业体制机制,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
(图为:江门与深圳国际仲裁院共建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
打造一批涉外法律服务平台
积极打造市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上线“江门智慧司法”“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地图”微信小程序,开辟涉外法律服务专区,实现涉侨法律服务“一门式”办理。2022年12月运营以来办理涉外公证、涉侨案件等事项15.9万件,获国侨办、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充分肯定。深化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试点,推动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台山市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公证机构名单,目前已联合我国驻新加坡、悉尼、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的使领馆完成23宗公证办理。深化深江仲裁合作,建设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2023年5月运营以来办理了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外仲裁案件1248宗、标的额105.54亿元。
(图为:江门推动暨南大学和五邑大学共建侨务与法治研究中心,图片来源:江门发布)
建强一支涉外法律服务队伍
制定《江门市加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措施》,成立市涉外法律人才库、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和涉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全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资源统筹和培育。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工作,成功引进4名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协助市委举办新形势下涉外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推动暨南大学和五邑大学共建侨务与法治研究中心。创新“技术+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举办“AI涉外法务成果暨海事仲裁主题分享会”等高端论坛。开展江港、江澳两地法律研讨活动,组织律师参加司法部、省司法厅举办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培训。截至目前,全市1名律师入选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12名律师入选省涉外律师人才库,32名律师入选市涉外法律人才库。
(图为:2024年11月13日法治日报对江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工作专题报道)
讲好一个涉外法律服务故事
持续唱响侨都涉外法律服务“好声音”,传递“司能量”。强化和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联动对接,主动策划一批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新闻专题,广泛调动全系统新闻宣传骨干力量积极性,对重点新闻稿件精心撰写、反复打磨、力求精品,进一步扩大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知晓度、美誉度,近年来累计300多篇相关新闻稿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法治日报、长安杂志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聚焦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