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法治事件
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率团访问澳门交流时表示
江门将主动对接澳门“四新”产业,发挥澳门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独特作用,面向葡语国家联合招商、开拓市场、扩大贸易,强化两地世遗文旅资源联动发展,深化体育经济、银发经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规则机制对接,共同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江门市召开2025年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
会议强调,全市信访系统要牢固树立“人民信访为人民”的理念,以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狠抓程序推进、实质解决、监督追责和“双项规范”,确保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有人办理、都依法推进。
江门市委依法治市办与五邑大学政法学院共商法治建设
双方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法治江门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明确依托各自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法治理论与实务研究协作机制,深入推动校地合作共促法治建设的工作局面。
立法领域
全国人大社会委调研组到江门市开展工会法实施情况调研
调研组实地调研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企业工会、开平市塘口镇基层工会阵地和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与企业及职工代表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基层工会工作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
江门市召开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会议暨专题培训会
会议总结近年来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情况,邀请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平市赤坎镇政府分享工作经验,并围绕立法体制、政府立法程序、联系点建设规范以及“1+7+N”联动机制等内容进行培训,持续提高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参与政府立法工作水平。
执法领域
蓬江区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入选省典型案例
4月1日,广东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发布。蓬江区以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打造规范化执法样板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行政执法领域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基层法治建设的示范标杆,为推进执法规范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工作经验。
鹤山市出台纪检监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开展联合监督与专项检查、推进信息共享、强化责任追究与整改落实等五项机制,加强纪委监委与司法行政协同联动,提升纪检监察与行政执法监督的深度衔接,构建全面高效的监督体系。
司法领域
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辅助人员培训班在江门举办
培训内容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内涵,“一国两制”与港澳基本法,内地法院组织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官培训制度等,实地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和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并就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合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及华侨华人争议解决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鹤山法院出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
从创新民事审判工作,积极预防化解涉企纠纷、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打击侵害民营经济违法犯罪、强化执行工作创新,持续提升执行效能、运用多维度法治方式,提升民营经济司法保障质效等4大方面提出20条举措,立足司法职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普法领域
江门市普法办公室印发《2025年江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从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普及、突出重点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等5大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质效,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台山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围绕台山检察院未检业务品牌“向日葵”这一主线,融合法治教育及体验实践两大功能,集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中心、青少年帮教中心于一体,专门针对未成年人量身打造,突出侨乡特色及涉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全力打造成为沉浸式、互动式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涉外法治领域
江门市举办AI涉外法务成果暨海事仲裁主题分享会
邀请外资外贸企业法务以及律师、公证和仲裁行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涉外法务中的创新应用、“出海”企业法律风险的精准防控、海事纠纷解决实务等主题交流发言,积极搭建涉外法律服务业与企业界沟通交流平台,凝聚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工作合力,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江门市调解协会与澳门国际葡语市场企业家商会在会上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江门市1家律师事务所和23名律师入选省律协涉外律师事务所库和涉外律师人才库
近日,广东省律师协会公布第六批涉外律师事务所库和涉外律师人才库名单,江门市1家律师事务所入选广东省律师协会涉外律师事务所库、3名律师入选涉外律师先锋人才库,20名律师入选涉外律师新锐人才库。截至目前,江门市已有1名律师入选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35名律师入选省律协涉外律师人才库,1家律师事务所入选省律协涉外律师事务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