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我市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四化”建设,打造“五个过硬”司法铁军,3月22日下午,市司法局组织局机关部分年轻干部走出机关,下沉到市强戒所一线,开展“讲忠诚、践法治、勇担当”实践大练兵活动。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芶晓彤,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木松,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张锐,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振宇等领导到现场指导。
活动现场
年轻干部进行了队列集合、擒敌拳训练、防暴器械使用现场教学、党史理论学习等一系列环节。市强戒所两位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嘉奖和援派工作嘉奖的同志为年轻干部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此次实践大练兵活动是市司法局党组落实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工作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强化队伍纪律、转变队伍作风、提升队伍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年轻干部思想得到洗礼,意志得到锻炼,责任担当得到强化、精气神得到提振,并为下一步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芶晓彤强调,市司法局作为政治机关、政法机关、法治机关、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对筑牢铁血忠魂、纯洁政法队伍、夯实政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结合司法局新的职能定位,做到“政治为魂,法治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心得体会分享
行政复议科科长 吴璧廷
此次实践活动贴近实际,入心入脑。我从事政府法治工作近二十年,一直在机关从事复议案件、规范性文件审查等业务方面工作。通过这次同戒毒干警共同开展面对面队列训练、交心谈心等学习方式,我真实感受到政法干警们主动担当、忠诚履职的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为民情怀。下一步,我将对标对表,以先进为榜样,外化于心,内化于行,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意识,以铁的纪律规范个人行为,强化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切实维护老百姓的正当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复议案件中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行政应诉科科长 林桂芳
这次教育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收获满满。机关干部与强戒所警察首次组队一起集训,加强了队伍融合,增进了团结。而感触最深的活动有两个:一是集中队列训练和擒敌拳训练,对机关干部的体能是一个挑战,但是每个队员都坚持到底,始终保持昂扬斗志,体现了精气神。二是认真聆听了强戒所抗疫先进个人和援疆干部的事迹报告,他们虽语言朴实,但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让人肃然起敬、也催人奋进!
政治处一级科员 凌浩然
此次局党组安排我们作为第一批学员到强戒所进行试训,使我们对强戒所干警的日常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作为人民警察与机关干部截然不同的作风姿态,也使我们在训练中磨砺意志。干警代表与我们了分享在疫情期间封闭执勤、援疆期间维护监所安全稳定的工作经历,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一线基层干警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高尚的家国情怀。短短半天的试训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办公室一级科员 库平
我转业来司法局工作一年多了,今天是第一次来强戒所。经过一下午的实践学习,看到强戒所和部队一样有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对我触动很大。司法局是政治机关、政法机关,忠诚是第一位的。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就是要有听从指挥的意识、雷厉风行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队列训练就是锻造坚决听指挥的品质,强戒所的同事分享的抗疫封闭式管理经验、援疆干部工作经历都是忠诚的表现。下一步,我将今天学习到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工作动力和干劲,在做好本职工作中体现为民情怀。
刑罚执行和戒毒管理科一级科员 徐超华
通过这次市局机关青年干部到强戒所跟班学习,体会收获深刻,从学习的内容当中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作为政法干部,需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做中国道路的忠实信仰者、坚定捍卫者、忠诚践行者;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践行到司法行政工作四大职能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动摇,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一级科员 陈昕
这次活动中,我感触很深的是一名援疆干警在2020年疫情期间,封闭5月奋战监狱一线,还将轮换休息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志的先进事迹。他能忍受心理寂寞,克服身体疲惫,充分体现了人民警察勇于担当,对党绝对忠诚的品质,展示了政治党性,做好了表率。下一步,我将不断提高业务知识,铸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认真履行使命担当,廉洁干净干事。
市法援处一级科员 宋智
在参加集中列队训练当中,我想起毛主席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的名言: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看齐是列队中的形体要求,也是重要的政治原则。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增强政治定力,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其次,看齐不是虚的表态,而要落在实际的工作上,我们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切实提高业务素质,锻造过硬本领,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