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激发基层创新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治保障。今年以来,开平市坚持问题导向,逐个击破难题,全力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完善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破解“怎么开展”的难题
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如何统筹深化?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如何优化协同高效?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如何推进落实?……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开平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担当,凝聚多方力量在高位统筹、聚焦重点、破解难点三方面协同发力,规范化建设增添“新动能”。
成立开平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设立镇(街)改革工作专班,把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书记工程”和“市长项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规范化建设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强化跟踪督办。配套出台《开平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统筹制度(试行)》《开平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会商制度(试行)》《开平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制”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建立行政执法职权动态调整机制,以制度建设提升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效能。组织召开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建立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形成“清单式”量化管理,推动“限时制”任务落实。针对重点镇(街),实行专报制度,助力镇(街)解决“卡脖子”难题。
统筹兼顾,破解“怎么保障”的难题
镇(街)财政紧张,建设经费从哪里来?办公场地不足,如何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人员到位率不高、执法经验少,队伍建设如何保障……面对种种现实问题,开平市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整合多方面资源在建设资金、场地选址、队伍建设三方面多点发力,规范化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资金筹集上,采取“上级支持一点,县级奖补一点,镇(街)自筹一点”的办法,择优推荐5个镇(街)参与江门市2022年规范化建设奖补评选。出台《开平市2022年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奖补工作方案》,预算外安排100万元奖补资金,激发镇(街)规范化建设活力。各镇(街)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别调配25至85万元不等的资金用于规范化建设。
在场地选址上,县、镇两级根据地域、人口、经济等条件差异,充分考虑交通便利、人口聚集等因素,因地制宜,协商确定。通过统筹整合现有资源、改建闲置场地、租赁楼房等多种方式灵活解决办案办公场地紧张等问题。
在队伍建设上,自我加压,提升标准,把2022年底前执法办人员到位率达80%以上作为硬任务。一方面,用足用好机构编制资源,定期对镇(街)行政执法专项编制使用情况进行通报,督促镇(街)采取多项措施配齐配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另一方面,以执法部门“导师制”传帮带、组织技能“大练兵”、多方会商解难题等方式提升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特色定位,破解“怎么提升”的难题
怎样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体现镇(街)特色?怎样以规范化建设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提质增效?怎样实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基层治理赋能的目标任务?……面对全新“考卷”,开平市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15个镇(街)以“凝心聚力,务实笃行”的精气神巧干实干,坚定目标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走深走实。
2021年,以打造水口镇这一江门市首批规范化建设试点为契机,高标准高效率实现规范化建设,为其他镇(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蓝本。目前,开平市15个镇(街)中已有13个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百合镇在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统筹下,传承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革命精神,成立百合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执法铁军为目标,将原国税大楼改造成全新的综合行政执法大楼,探索具有百合特色的“党建+执法”新模式。月山镇找准中心镇的定位,在人流密集区域选取一幢七层建筑物建设执法办公大楼,以“有形硬件”规范化建设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龙胜镇通过常态化使用行政执法“两平台”执法办案,实现全流程“掌上办理”和“在线监督”,有效提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水平,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