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普法办印发《2021-2022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工作项目名单的通知》,我市共获7项大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地市前列。"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江门市普法办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普法工作领导,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创新普法工作形式,积极探索实践分层分类分众普法模式,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一批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获奖名单
“优秀组织单位”
江门市普法办
“优秀普法项目”(6个)
江门海关
“普法快线”法治服务品牌
江门市司法局
“法治直播间”网络普法栏目
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深耕“红色管家” 赋能物业服务高质发展
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门市“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活动
江门市残疾人联合会
“政商联动·邑企助残”普法宣传
开平市人民检察院
碉楼下的普法微课堂
下面,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优秀项目吧!
“普法快线”法治服务品牌
结合疫情之下外贸企业普法的需求变化,江门海关推出“普法快线”法治服务品牌,开设5条“专线”线路,覆盖新会陈皮等逾百个“江门元素”普法站点,融入多种“无接触式”普法方式“直抵”企业,并建立“清零”机制解决企业难题,助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落地,企业成功“探路”中欧班列,享惠RCEP红利超2亿,为疫情之下的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侨乡外贸保稳提质。《法治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相继9篇次报道该特色做法。
“法治直播间”网络普法栏目
江门市“法治直播间”网络普法栏目是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打造的网络直播节目,以“法治大讲堂”“以案说法”“法治政府面对面”等三个栏目形式,聚焦广大群众及华人华侨关心的热点问题,讲解法律法规、剖析典型案例,大力倡导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理念,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弘扬法治精神,展现法理内涵,传递法治力量,提升全市公民法治素养。2022年2月份开通至今,播出节目共52期,参与群众600多万人次。
深耕“红色管家” 赋能物业服务高质发展
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面面贯彻落实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部署,以强化“红色管家”载体功能助力社区治理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红色管家”创建工作,拓展“红色管家”三个平台载体功能;筑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快推动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住宅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等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深耕“红色管家”,共建红色普法阵地并选树市级首批红色普法阵地,设置信访超市驿站,推动实现“小事不出住宅小区、矛盾不上交”。该项工作是市委“书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省住建厅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并多次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南方+、网易江门等媒体平台转载报道,目前正积极开展省级红色普法阵地申领挂牌工作。
江门市“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活动
江门市“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活动是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对外宣传的品牌栏目,通过互联网平台全程直播执法监管全过程,将执法双方置于直播镜头监督下,积极营造“部门执法、主体自律、全民监督、社会共治”良好氛围,受到广大市民关注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自2019年4月12日首次开播以来,已成功播出174期,率先实现了网络直播对市场监管领域的全覆盖,打造了一个“互联网+监管”的成功范例,以及“谁执法谁普法”的江门样本。
“政商联动·邑企助残”普法宣传
江门市残联深度联动政、商、企力量,以“政商联动·邑企助残”为主题,创新探索出“五维度”普法工作模式,促进了残疾人就业的同时,也有效落地助残暖企优惠政策,良好的促进企业发展。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达7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3.4万名残疾人受益,推动全市2451家企业参与到助残就业工作中,助力6530名残疾人高质量实现按比例就业,职工参保率100%,并动员了商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助残扶残慈善和志愿活动中来。
碉楼下的普法微课堂
“碉楼下的普法微课堂”项目,通过突出“开平碉楼”一个特色、聚焦“普法宣传”一个主题、采用“MG动画+微视频”一种形式的“三个一”理念和提高文稿质量、提高视频质量、提高线上影响力、提高线下影响力的“四个提高”举措,进一步提升“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质效和影响力。目前,该院已协调镇街以及相关单位,推动该项目走进群众、课堂,通过户外大型LED屏滚动播放、视频号进行推广,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4期,取得良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国家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联合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着力打造优秀的普法项目品牌,切实发挥好普法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接下来,江门市将以此次评选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调动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法治宣传教育中来,齐抓共管构建全市普法工作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