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奋力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蓬江样板”,充分利用综治中心平台倾听群众诉求、高效汇聚力量的优势,打造“调解+品牌”工作室、探索“调解+网格”新模式、打好“调解+普法”组合拳、握牢“调解+司法确认”金钥匙,以实际行动当好街坊的“和事佬”,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为基层社会治理添砖加瓦。
一、助力打造“调解+品牌”工作室,实现纠纷一站化解
蓬江区推动基层调解全覆盖,在建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个人调解工作品牌。如荷塘镇建立“一家人”“左邻右里”“护苗”3个特色调解室,推动婚姻家庭、邻里、未成年人等突出矛盾纠纷专项化解;杜阮镇建立“兰石”调解室品牌,并邀请人大代表参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调处;白沙街道建立“强哥调解工作室”,扎实的调解功底深得群众信赖。
白沙街道西园社区建立的“强哥调解工作室”是全区首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强哥积极探索“主动介入法”“冷热处理法”“换位共情法” 三种工作法,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换位思考,摆事实、说法律、讲道理,引导当事人促和解,做到矛盾早发现、快化解。
“强哥调解工作室”的大胆探索,只是蓬江区“调解+品牌”助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各调解品牌工作室不断创新调解方法,为群众化解纠纷,深受大家好评。
图为“强哥调解工作室”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现场
二、积极探索“调解+网格”新模式,助力纠纷高效化解
蓬江区积极提升网格化治理效能,打造高素质调解人才队伍,组建由村(社区)乡贤、书记、网格员、驻村民警、驻村律师组成的“五员调解”工作团队,对辖区内矛盾纠纷先行介入,及时协调处置。
充分发挥网格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排头兵”作用,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性,推行网格员巡查、“五员”联合调解的巡、办分离机制。立足于群众诉求,及时摸排和调处网格内的各种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不稳定因素,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问题在格中解决”。2023年6月,良化北社区网格员在巡查走访居民楼时发现一宗房屋漏水问题纠纷,当事人各执一词,交涉许久一直未能达成一致。网格员迅速启动“五员调解”机制,在现场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解决方案并握手言和,有效发挥了网格员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积极作用。
图为网格员调处房屋漏水问题纠纷现场
三、全力打好“调解+普法”组合拳,推动纠纷巧妙化解
蓬江区坚持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通过“以案释法”,形成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良好效果,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今年一宗涉及面较广的断电赔偿纠纷圆满解决,归功于调解员持续的上门调解、入户普法。蓬江区在构建调解网络的过程中,注重把普法工作贯穿于调解全过程,以调解案件本身为基础,向矛盾双方当事人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将人民调解和普法教育相结合,促进群众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实现以法促调,以调促宣。
图为白沙司法所调解纠纷现场
四、握牢“调解+司法确认”金钥匙,保障案结事了人和
白沙司法所与法庭加强“家事庭所共建”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微法庭”,及时适用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补齐当事人“易反悔、执行难”的短板,以非诉方式定分止争,给当事人吃上“定心丸”。白沙街道一健康权纠纷的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仅2天就拿到了民事裁定书,高效解纷获得频频称赞。“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调解接地气、效率高的优势,迅速化繁解纷,另一方面通过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从法律保障上消除了当事人的后顾之忧,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
蓬江区通过不断深入发挥“调解+”工作法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把调解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为群众排忧解难。蓬江区将继续发挥综治中心的枢纽作用,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更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渠道,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法治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