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江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市长吴晓晖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企业是江门发展的底气所在,企业强则江门强。我们要促改革、优服务,对企业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好一点,让大家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
2024年,江门市聚焦“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核心目标,打出法治“组合拳”,2023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获全省第6,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考核排名全国第35、连续3年实现争先进位,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连续3年全省优秀,新增经营主体超42万家、企业超7万家,交出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规范竞争秩序,优化市场环境。带头遵守市场规则,防止对市场主体活动不当干预,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市场秩序,让每一位创业者、企业家获得最佳的法治体验和最好的法律服务。
认真贯彻实施《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对《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实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工作,大力推进“粤执法”运用,自开展以来办理案件22.4万宗,73个镇街累计办理案件15.1万宗。
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发布减免责清单共526项,市本级全年累计适用减免责清单办理行政执法案件816宗,涉及减免金额5268万元。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深化“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次数占年度总抽查次数62%,减少重复检查企业超6200户,减少重复检查率达60%,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抓好镇街“综合查一次”为切入口,推动“亮码入企”试行。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开启智慧化监管新模式,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持续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强化学习借鉴深圳经验 良法善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设立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成立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专项工作组,制定实施学习深圳法治建设经验方案,推动深圳先进改革经验在江门转化落地。出台《江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江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制定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工作清单,组织开展7次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排查,依法依规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准入环境。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完成对109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298条意见被立法机关采纳。强化“1+7+N”政府立法联系点联动机制,聚焦“小切口”“小快灵”推进侨乡特色立法,围绕大力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探索开展立法,以法治保障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
用好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依法受理用地、用工、融资等诉求,让企业在江门安心发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78.98万户、全省第6,营商环境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纵深推进涉外法治建设 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
创新“法+侨”“检+侨”“司+侨”工作模式,得到国侨办、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充分肯定。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运营以来,已办理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外仲裁案件1030宗、标的额95.3亿元,成为首个涉外案件获地市法院开具协助仲裁调查令的仲裁机构。充分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法律服务平台作用,累计为海外华侨办理涉外公证、涉侨案件等事项14.3万件,依法平等保护中外企业、华侨华人合法权益。
深化涉侨法律服务对接融合,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工作,引进4名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构建“互通互融、共谋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新格局。首次以协议方式推动两地法律服务机构合作发展,加快推进优质法务资源集聚,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推动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共建域外法律查明服务平台,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法律查明咨询、法律数据信息等一站式、多元化、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深化涉侨法律服务助推企业发展,组织举办全市以高质量法治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企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大会、“以法慧企 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江门专场活动,邀请法治工作者、企业、商协会代表从国际仲裁服务、企业海外投资中的品牌保护实务、涉外合同风险防范、广东企业赴越南、泰国等国家投资贸易与合规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等作主题宣讲,统筹涉外涉侨律师专业力量,强化精准高效法律服务供给,大力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更好地为江门“引进来”“走出去”保驾护航。
奏响新时代“枫桥经验”协奏曲 让民营企业放心专心安心经营
打造“禾美五邑,和谐江门”调解品牌工作体系,奏响新时代“枫桥经验”协奏曲,成立五邑商事调解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立、专业、高效、保密、低成本等优势,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做实前端源头预防,助力商事主体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为商事纠纷化解提供多渠道最优解,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民营企业家的心。去年以来,五邑商事调解服务中心受理纠纷308宗,调处成功300宗,涉及金额1366万元。
聚焦帮助民营企业维护商业关系,注重在解决纠纷的同时保持合作关系,避免因诉讼导致关系破裂,促进民营企业长期合作。通过商事调解,避免公开诉讼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维护企业的市场形象和信誉。快速解决纠纷,减少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吸引更多投资,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帮助企业快速解决纠纷,减少经营风险,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助力民营企业稳健发展。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江门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干”字当头、久久为功,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