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乃民企发展之根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企业对法治保障的需求更高,如何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新会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更优路径。近日,新会区举办“监督赋能·共谋发展·共促提质”行政执法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共建监督机制为契机,持续在法治轨道上为民营企业“撑腰”“减负”“赋能”,50多家民营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活动上,新会区司法局与区工商联共同签署《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机制》涵盖促进信息交流互通、拓宽建议征集渠道、加强行业自律监管、强化法律导向指引等,包含三大机制、九项具体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全流程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持续完善“需求收集、快速响应、服务前置”的全闭环执法“监督+服务”模式,让民营企业在更加公平、透明、稳定的法治营商环境中健康发展。
一、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让企业声音搭上“直通车”
新会区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0%以上,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来源。近年来,区司法局与区工商联就行政执法、公共法律服务等建立起密切协作,积极响应企业在依法维权、政策扶持、法治体检等方面的法治需求。一封来自企业的信件,吹响了执法监督的哨声。某企业不服执法部门作出的处罚结果前来申请监督,经多次听取双方意见、对执法工作复盘分析,促成案件调解。这是联动监督的工作日常,也是本次机制建立的初衷。《机制》提出,要构建多方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协助解决涉企执法中的政策性、技术性问题。对企业多发、频发或者已经暴露违法风险的管理漏洞提出监督建议,既要做好执法部门监督,又要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二、建立全方位执法监督机制,为企业发展筑牢 “安全盾”
新会区在2024年设立了首批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和聘任了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持续用好外部监督力量,通过企业“体验者”角度深挖执法中最急难愁盼问题,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了分类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合规经营监管等执法惠企举措。
《机制》的建立,将在执法意见收集和执法监督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思路做法,探索建立行业内部信用评价和经营问题通报制度,着力解决行业内常见的违法风险和自律管理难点,强化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协同监管;探索执法检查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和差异化监管,推动执法部门转变涉企执法观念,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给企业创造更宽松稳定的营商环境。
三、建立企业合法经营引导机制,为企业行稳致远锚定“新航线”
开发“综合监管一次告知”执法服务产品是《机制》的一项重点举措,是推动涉企执法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指导”的有效途径。为响应企业提出“检查事项不清楚”“检查结果没告知”等诉求,新会区首推为工贸企业量身定制安全生产“一域一册”合规经营指南,一次告知执法事项的合规经营要求、执法主体、需要检查材料、现场检查主要事项及标准规范、法律后果和关联风险,并给出合规经营建议。下一阶段,新会区还将在知识产权、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推出“一域一册”产品,让企业更加清晰行业管理规范,也推动执法全过程更加严格规范、精准高效。
活动还围绕企业合规经营开展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如何应对防范用工和生产经营中法律风险、如何配合履行执法检查义务和在执法中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等,以个案授课深入到行业管理,助力企业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为企业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下一步,新会区将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持续强化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力度,落实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审批、事前备案、事中登记、事后评价”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执法和信用监管双管齐下,营造包容审慎的“护商”执法环境,做好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