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重塑自我、融入社会,蓬江区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创新性地将明代大儒、岭南心学奠基者陈白沙的思想精髓融入社区矫正教育帮扶体系,打造出独具文化底蕴与心灵温度的“心学矫心”特色品牌,为社区矫正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探索了一条以文化人、以心正心的“心”路径。
深挖“心即理也”,精准定制“心”方案
陈白沙先生主张“心即理也”,启示万物之理皆蕴藏于个体内心。蓬江区在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哲学理念,不仅关注其外在行为,更深入洞察其内心世界。通过标准化心理量表测评与结构化深度访谈等专业评估手段,系统分析社区矫正对象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心理需求等核心影响因素,据此制定个性化教育矫正和帮扶方案。比如,针对因冲动犯罪的对象,定制情绪管理课程;针对缺乏职业技能的群体,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这种从“心”出发的帮扶模式,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有效激发了他们重塑自我、积极融入社会的内在动力。今年以来已为社区矫正对象精准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256份。
践行“自得”之道,激发内生“心”动力
陈白沙先生倡导“自得”之道,强调通过内省体悟实现认知升维与心性觉醒。蓬江区深刻把握“自得”的理念精髓,精心组织法治讲座、道德讲堂、传统文化研习等活动,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内省自察,唤醒其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中,通过深入学习劳动楷模事迹、撰写思想汇报、分享感悟体会等环节,社区矫正对象在“自得”中深刻反思过往、审视人生价值与社会担当,进一步摒弃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思想痼疾,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正确价值观。这一实践有效推动了社区矫正对象从“要我矫正”向“我要矫正”的积极转变。
涵养“静坐端倪”,锤炼明辨“心”智慧
“静坐中养出端倪”是陈白沙先生涵养心性的核心理念。蓬江区将“静”的智慧深度融入社区矫正实践,开设情绪管理与心理重塑课程。通过传授呼吸放松、正念冥想等方法,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在静定中觉察情绪、梳理纷扰,培养明辨是非、克制冲动的定力。通过这些课程,社区矫正对象掌握了在压力与诱惑下保持冷静、理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许多社区矫正对象反馈,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法,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行为自控力增强,有效降低了再犯罪风险。例如,在入矫谈话教育和心理测评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发现李某性格冲动,常因琐事与人冲突,导致亲友关系疏离。据此,蓬江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及司法所结合“虚静”文化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矫正方案:一是开展国学讲座,深入浅出解析陈白沙哲学“虚静自然”思想,提升个人修养;二是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教授其舒缓情绪、冷静处事的方法。经过系统教育与辅导,李某树立了“我要矫正”的坚定决心,情绪日趋平和,相较于过去的冲动易怒,其待人处事变得沉稳周全,亲友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步,蓬江区将持续把“白沙心学”融入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实践中,让社区矫正对象在感悟先贤哲思中洗涤心灵、重拾信心,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 “管得住”向“矫得好”全面升级,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历久弥新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