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八五”普法期间,蓬江区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亮点纷呈。
机制筑基:织密法治教育“保障网”
近年来,蓬江区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江门市蓬江区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等制度文件,明确未成年人普法责任和具体要求,为法治教育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印发蓬江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及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法治副校长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规范工作流程。
队伍提能:锻造法治教育“生力军”
专业队伍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关键。“八五”普法以来,蓬江区组建普法讲师团、驻校普法队伍和护苗团队,通过讲座、以案释法、送法进校园、专项培训及志愿活动,全面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
普法专才:
组建“八五”普法和民法典讲师团,涵盖多领域40余名专家,开展未成年人普法讲座逾百场。落实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开展普法活动超200场次。
驻校专队:
组建“最美家枫”“蓬勃未来”普法队伍,选派优秀干警任法治副校长,密切联动教育部门,常态化“送法进校园”。组织全区“法治副校长”专项法律培训,提升队伍法律素养与教学能力。
护苗团队:
发挥“蓬江区检察院小水滴未成年人保护团队”作用,启动“关爱女童,护苗成长”三年计划,开展关爱志愿活动,提供专业系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务。
形式创新:点燃学法用法“内驱力”
蓬江区创新打造多元普法模式,通过线上视频、阵地小程序答题打卡、非遗融合等趣味形式,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普法吸引力和实效性。
法治+新媒体:
拍摄未成年人保护、反家暴主题“家有爱教有方”系列视频全区轮播;普法短剧《情法两全,守护花季少女重回正轨》荣获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百集普法短剧征集大赛“优秀普法短剧作品”二等奖;制作7期未成年人定格动画;联合多部门录制防范学生欺凌及未成年人保护普法6期原创课,在150余个平台播放。
法治+阵地:
联合江门市司法局扎实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打卡活动,依托马拉松公园(法治思想主题公园)、上巷村、良溪村、群星公园(大西坑法治文化公园)四大阵地,以“寓教于乐+实景体验”形式,通过扫码答题、积分兑礼普及法律,实施“线上+线下”精准推广吸引未成年人参与打卡。
法治+文化:
蓬江区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法治基因,充分结合推动法治与非遗文化有机融合,在荷塘纱龙非遗基地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探索“非遗+法治”特色路径。举办“非遗传承·法治益企”活动,通过法治+宫灯、蛋雕、周家拳等非遗的创新形式,让法治宣传“活起来”,进一步增强普法宣传对未成年人群体的吸引力。
实践浸润:提升法治教育“获得感”
实践是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关键。蓬江区在“八五”普法期间,着力推动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融合,确保取得实效。
沉浸体验:
开展法院开放日、检察开放日,累计吸引师生1万人次走进法院、检察院,感受法律威严与公正。蓬江区检察院举办“法治进校园”活动暨蓬江区校园法治教育情景剧展演。多部门联合开展“城乡手拉手,助力百千万”红领巾特色章争创,吸引超2.5万名少先队员参与。开展“绿美蓬江红领巾在行动”争章活动,1万余名少先队员争当“小小法治讲解员”。
多元实践:
积极举办“宪法教育大课堂”、法律知识竞赛、宪法晨读、征文演讲、“小小检察官”、校园法治教育情景剧展演活动、“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以及“童心绘法典”、“童心书法典”绘画书法比赛等活动,提高青少年对法治实践的认知深度和参与度。
品牌打造:
蓬江区普法责任单位注重普法品牌培育,打造“小水滴”“启明星”等具有高度识别度的青少年普法特色品牌,逐渐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影响力。
“八五”普法以来,蓬江区青少年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师生法治观念持续增强,全社会学法守法氛围日益浓厚。全区80所中小学校,10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活动,67720名学生获得“宪法卫士”称号,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下降近40%,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