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至18日,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法律届大咖云集,热闹非凡。短短两天,这里举行了三场重要的活动:一场是深国仲海事仲裁中心江门咨询联络处揭牌,一场是深国仲江门中心(江门仲裁委)召开第五次委员会会议,还有一场是深国仲江门中心与中国(深圳)证券期货业仲裁中心共办资本市场交流活动。
(图为:深国仲海事仲裁中心江门咨询联络处揭牌)
其中,深国仲海事仲裁中心江门咨询联络处揭牌,是这几场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时光倒流到2025年2月8日,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胜利召开,为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会提出要实施海洋经济提质行动,建强现代化海洋牧场,探索推动深国仲江门中心开展海事仲裁服务。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船东国和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船队规模、港口基础设施、货物吞吐量等航运指标均居世界前列。伴随繁荣活跃的航运经济活动,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海事争议,海事仲裁以其专业性、高效性、灵活性、保密性和广泛的国际可执行性,成为解决航运贸易、保险等领域复杂纠纷的首选机制。
市委有部署,司法有行动。落子布局,全盘皆活。
全会闭幕后,市司法局按照全会部署要求,蹄疾步稳推动深国仲江门中心探索开展海事仲裁服务。先是在3月26日举办AI涉外法务成果暨海事仲裁主题分享会,邀请深国仲江门中心副秘书长李一鸣作海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主题分享。紧接着积极对接深国仲海事仲裁中心,争取其在深国仲江门中心设立咨询联络处。7月17日,江门中心咨询联络处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国仲江门中心继2023年设立商事、金融、证券三大专业平台后,再次拓展新服务领域。
人们不禁要问,
推动深国仲江门中心
探索开展海事仲裁服务,
有其何深意?
首先
我们先看客观条件——
江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海而生,更要因海而兴、向海图强。位于珠三角西岸的江门,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毗邻港澳,拥有414.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海运贸易发达,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和资源。当前江门正加速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8%。尤其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方面发展迅速。因此,江门喊出“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现实发展考虑的迫切需要。
其次
我们来看战略目标——
事实上,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奋进目标,可以追溯到2023年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提出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2025年6月26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这是近年来广东海洋经济领域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会议明确广东将以更大力度、更快行动发展海洋经济,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这一战略目标,从来都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
最后
我们来看现实意义——
深国仲海事仲裁中心江门咨询联络处的成立,是深国仲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打造区域海事法律服务的一个新基地。江门是珠江西岸重要的海洋经济基地,也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海事仲裁咨询联络处的设立,将深国仲专业的海事仲裁资源以及国际一流的仲裁公信力直接连通到江门,为当地以及周边的涉海企业提供一个家门口的国际化专业化的争议解决服务;二是双方开展在海事仲裁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深江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构建大湾区海事仲裁协同发展的一个新枢纽,有利于提升大湾区整体营商环境;三是通过深国仲和江门侨都的合作,创新海事仲裁制度规则,更广泛服务华侨华人和走出去的企业,努力提升中国海事仲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话语权,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新方案。
自2023年运营以来,深国仲江门中心立足侨都、辐射珠西、联动港澳、服务全球华侨华人,至今共办理商事仲裁案件1590宗,争议金额达115.80亿元,案件类型覆盖银行金融、知识产权、海事等,当事人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事主体提供了高效、中立、专业的争议解决渠道,努力建设成为华侨华人国际仲裁法律服务的首选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国际商事、证券、金融、海事仲裁基地。
对深国仲海事仲裁中心江门咨询联络处的前景,深国仲裁总法律顾问奚向阳一片看好,他表示:“海事仲裁作为解决海事纠纷的重要途径,在定分止争,保障海事相关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首个异地咨询联络处,江门咨询联络处的设立将有利于把深国仲海事仲裁资源叠加延伸到江门,助力江门海洋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