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新会区聚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青少年、“法律明白人”、新就业形态人员等重点群体,靶向发力、精准普法,实现多点突破,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显著,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一、淬炼机关“法治引擎”,构建依法行政新范式
新会区推行“领导干部领学 + 多部门联学 + 考核化促学”机制,以法治思维破题、用法治方式解题,以普法手段推动机关效能与法治素养双提升。根据领导学法所需结合年度新法施行,针对性制定年度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并组织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专题讲座授课。扩大全区领导干部法治培训人员组成,把部门、镇街执法骨干纳入参训序列。针对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开展基层宣传月活动,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复议工作流程。落实完善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制度,跳出单部门学法框架,通过多部门联学、建立多领域学法题库,采取“按额参考、一年两考”的方式举办依法履职能力提升学法考试,以考促学,提升公职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同时强化考核机制,将机关学法纳入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引导各单位部门主动构建学法模式,营造机关内部“比学赶超”浓厚学法氛围。
二、播撒校园“法治种子”,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新会区构建“法治研学+沉浸式课堂+心理干预”立体化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学法获得感和参与度为目的,让法治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结合全域旅游普法圈、“法治City walk”、家校社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模式等法治文化品牌以及重要时间节点,串联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民法典主题公园、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法治宣传阵地,融入民法典、宪法、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开展系列主题法治研学活动;利用假期节点,政法部门联合制作《十万个法律为什么》少儿电视普法节目,以动漫、采访学生的形式解锁未成年人常遇成长问题;创新打造校园法治剧本《角落里的光》并开展全区巡演活动,首次通过“现场观剧+律师释法”的模式敲开学生学法之门。新组建校园法治宣讲团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律师团赋能法治副校长工作,实现“1名法治副校长+N名法治宣讲团成员”校园治理与普法宣讲协同模式,同时融入“少审爱立方”“侨检未蓝”“启超家风讲堂”“逆风飞行”等青少年保护品牌,构建“法治教育+心理帮扶+矫治预防”全方位保护矩阵,形成课堂内外的沉浸式、互动式、常态化学法,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提高校园普法实效。
三、激活基层“法治细胞”,锻造一线服务先锋队
新会区用心用情培育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调配“依法解纷+以训促学+靠前释疑”三剂基层治理良方,将法律服务转化为基层矛盾调解、政策落实的治理良方。首先在队伍建设上,充分依托“榕树下的讲堂”、“月法会”等基层普法品牌,定期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业务培训和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基层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联动基层法治力量走进田间地头、穿街过巷以乡音乡情传递法治声音,释疑解惑,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队伍作用发挥上,面对新会区236个村(社区)矛盾问题多样繁琐的情况,深入推进“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充分组合驻村律师、乡村“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以及志愿力量解决矛盾纠纷,找准突破口、提前介入调解,通过释法说理避免矛盾升级。
四、注入强劲“法治能量”,织密新就业形态法治保障网
新会区聚焦企业用工、安全生产等痛点,打造“法治体检 + 案例教学+风险防控”三位一体普法模式,助力新就业群体筑牢法治防线,赋能企业合规发展。打破单一进企送法模式,发挥社会律师、普法讲师团等专业力量,以调研座谈、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普法游园等方式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不断输送依法治企与效益提升密切相关的理念认知;其次将律师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园区,结合企业普法需求,围绕涉企重点法律法规进行“菜单式”普法;探索政企法治文化共建方式,在中车轨道广东公司建立首个企业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园地示范点,提供企业学法的有益参考,以点带面助力本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新业态人员法治意识培养,以春季开工潮、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开展“法律进招聘会”、法治“茶聚会”、户外法治趣味灯谜等系列“法治益企行”活动。制定印发《新会区法治护航新业态专项普法行动工作方案》,通过培养行业“法律明白人”,制定暖“新”服务措施,构建普法微阵地等形式为新业态群体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线上+线下”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