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侨乡特色资源,以“侨碉正行”为实践路径、以“和合新生”为价值追求,将碉楼文化蕴含的“规矩传承、家国担当”精神内核深度融入社区矫正工作全过程,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矫正体系。通过聚焦“文化实景教育、技能靶向培训、科技精准监管、法治营商帮扶、监地协同帮教”五大维度,持续健全多部门协作机制,有效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由“监管为主”向“能力重塑”转型,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持续保持低位。
以侨碉文化为基
构建浸润式矫正体系
开平市充分利用碉楼文化资源,将自力村碉楼群、南楼纪念公园等打造成“沉浸式法治课堂”,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碉楼法治文化巡礼”活动。在南楼纪念公园,以“点亮人生交通灯,守望碉楼平安路”为主题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在触摸历史中感悟“规矩即法治”的深刻内涵。通过实地参观碉楼,启发社区矫正对象汲取其防御结构蕴含的“规则智慧”,深入思考“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和规矩意识。
以侨商资源为翼
打造技能重生生态链
开平市依托“世界名厨之乡”的优势,开设“粤菜师傅培训”等特色课程,以“稳就业、促融入”为目标,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包含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就业推荐的“一站式”帮扶。通过整合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本地公益帮扶车间等资源,融合农技培训、创业孵化功能,构建起综合性公益教育帮扶阵地,累计帮扶社区矫正对象500余人,其中80余人成功就业或重返校园。社区矫正对象刘某通过技能培训成长为“养鸡达人”,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创业者的成功蜕变。
同时,开平市司法局联合民盟开平市委员会,以“黄丝带帮教”模式为依托,针对涉企社区矫正对象需求,推出“法治智囊团”服务。利用社区矫正大数据平台精准调研后,根据科技型、商贸类等不同行业特点,定制知识产权保护、民法典解析等个性化课程。组建由资深律师、行业专家构成的“法治讲师团”,采取理论授课、案例剖析等
以华侨精神为骨
筑牢心理重塑防线
以碉楼“坚固沉稳、守护家园”的建筑精神为内核,针对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的自我否定与社会融入焦虑等问题,开平市将华侨先辈“闯天下、守规矩”的奋斗精神融入心理矫治体系。通过开展“碉楼心理工作坊”,组织抗逆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50余场,覆盖400余人次。建立重点对象“一对一”跟踪机制,如针对重点人员龚某,结合碉楼“基石稳固方能耸立”的理念,制定个性化疏导方案,通过国学讲座解读“稳重守礼”文化、心理辅导传授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其重建信心,成功修复了与家人的关系。
今年3月,开平市司法局作为全省9个县(区)之一,被司法部选定为全国第一批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依托“侨碉正行、和合新生”社区矫正特色品牌,通过构建标准化流程体系、深化跨部门协同、创新精准评估工作模式等,开平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先后提出贴合实际的指标体系与评分表优化、调查程序改进、机制完善等建议,得到省司法厅的肯定。
下一步,开平市将持续深化“文化浸润+技能提升+心理重塑+法治赋能”实践路径,深度融入碉楼文化内涵,进一步做实监地共建、交通安全警示、青少年专项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涉企法治帮扶等举措,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管得住”向“矫得好”全面升级,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独具特色的“侨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