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是引领,法治是保障。蓬江区司法局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支点,创新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将基层党组织锻造为坚强“红色堡垒”,推动党建与法治在社区一线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从甘棠社区的“糖韵普法”到良化南社区的“银发解忧”,再到良化东社区的“AI智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善治“蓬江模式”焕发蓬勃生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甘棠社区
“糖厂记忆”酿出法治“新甜度”
深挖资源,文化赋能依托。依托曾为“亚洲第一糖厂”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历史底蕴,白沙司法所指导甘棠社区党委,巧妙将“糖文化”融入普法宣传,用“党建文火”慢熬“法治新糖”,让法治精神如糖香浸润街巷邻里。书记领航,多元聚力。社区成立党委书记挂帅的普法强基工作组,深度嵌入党建、治理、维稳全链条。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激活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形成普法合力,党员干部入户走访,靶向普法,在“三会一课”中巧妙植入法律知识,驻点律师开设讲堂,答疑解惑。成效凸显,“甜度”提升。成功构建“党委牵头、党员带头、社会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居民法治意识显著增强,社区治理“甜度”提升。
(甘棠社区特色普法活动现场图 | 蓬江区司法局供图)
良化南社区
“银发先锋”巧解邻里“千千结”
网格筑基,力量下沉。白沙司法所推动良化南社区深化“网格化治理”,实现“一网格一党支部”,网格长与党支部书记“一肩挑”,确保党的组织和法治力量直达治理末梢。银发生辉,情暖万家。社区着力发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资源,培育以党员为核心的调解力量,组建“党员志愿楼长”队伍。“熟人治理”显温情。76岁的老党员楼长吴在锋是典型代表。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吴老成为社区“贴心人”,承担起邻里纠纷调解工作29起,房屋渗水起纠纷,他主动上门查勘,反复协调维修方案;噪音扰民引不满,他多次沟通劝解,耐心寻求平衡点;垃圾投放生摩擦,他第一时间介入,用温情话语化干戈。担任楼长以来,吴在锋以脚步丈量网格,真情叩响家门,实践中淬炼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成色。
(党员楼长吴在锋(中)成功调解邻里纠纷 | 蓬江区司法局供图)
良化东社区
AI智绘“心愿图”,“慧”解民忧护民生
智慧赋能,精准治理。白沙司法所指导良化东社区打造“红色党建+智慧治理”新模式,以数字化为法治建设插上翅膀。广纳民意,洞悉需求。通过社区心愿墙、心愿箱及党员干部、网格员常态化走访,今年已精准收集居民“微心愿”200余条,同比增长近40%,涵盖楼道照明、垃圾分类等民生事,及涉及法律咨询、物业纠纷等法治需求。AI分析,靶向施策。在司法所支持下,社区引入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微心愿”进行智能分析,快速锁定法治需求热点,精准识别民生痛点堵点。双线响应,落地见效。基于AI分析,社区精准发力,民生工程速推进,完成停车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充电桩增设等20余项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法治服务零距离。设立“律师坐诊日”,提供家门口免费咨询;在口袋公园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让法律知识融入百姓茶余饭后。
(良化东社区收集居民“微心愿” | 蓬江区司法局供图)
党建领航把方向,法治护航稳根基。蓬江区“党建+法治”双轮驱动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5年以来,全区司法所系统高效化解矛盾纠纷1064件,调解成功率高达100%,涉及金额超2800万元,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让法治精神深植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蓬江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这一善治路径:让党建之“红”愈加鲜艳,法治之“基”更为坚实,以“双轮”澎湃动能,奋力谱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蓬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