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河长”之路,江门市投入许多治水新“武器”。新会区率先完成河长通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打通区、镇、乡三级河长的智慧管水治水平台;鹤山市拟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信息;民间河长利用无人机巡河,获得热心企业、个人的认可与捐赠支持。
随着市一级河长制平台的建设,以及各区(市)平台的试行,江门将落实各级平台与广东省系统的无缝对接,全面打通省、市、县、镇、村五级“互联网+河长制”平台。“互联网+河长制”到底有什么优势?未来,江门的“智慧河长”还将延伸到那些领域?
河长只要打开河长通掌上APP,按下巡河按钮,就能记录下巡河路线和时间。”新会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河长在巡河的时候发现问题,都能通过客户端即时记录与反馈,“手机客户端能拍照上传河流情况,河长也能简单记录存在问题。”
以村级河长为例,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较为简单的问题,如河流中有垃圾漂浮物、异味等,可通过河长通掌上APP反映,形成待处理信息。随后,经保洁员清理,河长再将治理结果通过手机端上传,待处理信息就能结转。若巡查过程中发现较为复杂、依靠村级河长无法处理的问题,如堤坝出现裂缝、河流周边出现大规模违建等,村级河长就可将信息向镇级、区级河长或河长办上报,上级河长就能及时获悉,并尽快解决。

“河长通平台为河长工作落实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新会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没有河长通平台之前,各级河长巡河需要在纸质的工作台账上记录,发现问题或自行处理,或上报上级河长,河长办每隔一段时间去各地将有关信息收集、汇总,“这种做法不仅耗费人力,信息的流通也不够及时。”
上述介绍的是“新会河长通”平台的其中一部分,河长通掌上APP,主要针对各级河长用于巡河记录、督导治理。此外,还有电脑端以及微信公众号,3个模块信息互通,协同作业。电脑端适合河长以及河长办工作人员,按照所属权限可以看见河流的巡查、水质等的信息统计。微信公众号“新会区河长制”则面向全部市民,不仅可以查询河流河长信息、河长的工作动态,还是市民投诉的重要渠道,通过手机定位能精准对有关河流断面进行投诉建议。

▲新会区大鳌镇一河长正在使用“新会河长通”掌上APP巡河
一方面,河长通平台能监督河长巡河的落实情况,掌上APP通过实时定位能记录河长的巡河路线,巡河开始以及结束时间,并自动生成巡河报告。河长巡河的次数和频率,都能通过平台进行统计总结,以此来督促河长的履职。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网络渠道进行全社会的监督,倒逼河长提高治理质量,河长办将市民从微信公众号以及电话投诉的信息即使反馈给对应河长督导解决,如若投诉的河流属于两个镇区,则由河长办有关人员协调治理。
除了新会区,江门市三区四市也逐步推进“互联网+河长制”平台。目前,广东省推出“广东智慧河长”平台,镇一级的河流已被纳入使用范围。新会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江门市市级平台的开发,以及各区(市)平台的研发应用,通过各级平台的介入,未来将形成垂直的河长制智慧管控网络,河长制信息将更加智能高效。”
无人机沿着河流飞行,所拍摄到的画面实时传输到鹤山市桃源镇民间河长赵德光的手机上。同时,赵德光还自掏腰包设立了3个河道水面检测设备,这些视频监控点在河道周围实时监控,如若发现污染河流的违法行为则可以及时报告并追查。通过这些先进的设备,赵德光在巡河中就曾发现邻镇有一家还没清拆的养猪场在偷排污水,很快制止了违法行为。

▲民间河长用无人机辅助巡河
民间河长虽不直接处理违法问题,但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政府介入处理。赵德光这种新型巡河方式受到了不少关注,社会上不少热心企业、人士则发挥自己的力量,不断新增巡河“新武器”。如桃源镇平安一生义工队捐赠价值3万元的水质检测仪,鹤山市大光明制伞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万元的大疆无人机,桃源镇畅源服务部则捐赠巡河电动车和巡河三轮车各一辆。这些捐赠的新设备将有效提高民间河长的巡河效率。
用无人机开启巡河“天眼”,有哪些优势呢?“无人机巡河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巡河效率。”鹤山市河长办李勇健这样评价,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无人机巡河对河长的技术要求高,同时,无人机的购置成本也不容小觑,这种巡河方式要大面积铺开也有一定难度。”
除了民间河长,官方河长也配备了新型设备。据李勇健介绍,鹤山市正在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一期工程中计划选取1至2个试点,其中沙坪河水闸的水质自动检测系统试点已经进入布建阶段。该系统通过将水质监测探头投入河道中,通过取样定时将河流中的氨氮含量、PH值、余氯等数据发送至检测后台。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可以24小时无间断工作,实时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也是鹤山市河长制智慧管控平台的一部分。目前,鹤山市也正在开发河长制智慧管控平台,除了河长巡河功能以外,鹤山市计划将水质自动监测信息、污水处理情况以及三防系统等信息,加入河长制智能管控平台。李勇健介绍,“凡是和水有关的,都将纳入平台进行管理,届时城乡水务信息均进行联网,实时反馈和管控,最终实现水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