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保泉工作,一直把保泉列入重要议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焉荣竹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加大保泉力度,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加快老城区传统街巷有机改造,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显泉城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落实南部山区规划,统筹推进南部发展,坚决遏制乱开发乱建设。强化节水保泉长效措施,确保正常年份泉水持续喷涌”的保泉目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殷鲁谦在全市保泉工作会议上对保泉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在去年泉水临近停喷的关键时期,果断采取保泉措施,确保泉水持续喷涌。市政府成立保泉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殷鲁谦任组长,市水利、市政公用、气象、国资委、执法、园林、名泉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加大名泉保护管理监督力度。同时,各县(市)区加大对辖区内泉水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名泉保护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并选派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保泉工作,使名泉保护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济南市直各相关责任部门按照《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要求,认真落实职责。发改委和规划部门统筹泉水补给区、出露区的重点控制和保护,对保护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审批;建委、园林、环保部门、名泉保护部门对规定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从严控制容易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的项目;水利部门对地下水取用情况进行监测控制,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相应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市政部门加强节水保泉和水源调度;气象部门、警备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增加泉源补给;林业部门积极做好在泉水补给区范围内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工作。同时,加强对名泉保护和管理的研究,山东省、济南市有关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保泉,提出很多保泉建议。尤其是一些省、市老领导热心保泉,组织成立名泉研究会,加强对名泉保护的研究,对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泉措施。一是引黄保泉。济南市政府投资20多亿元,先后建成鹊山水库和玉清湖水库蓄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80万立方米,通过调整采水布局,大大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对保泉工作起到极其重要作用。二是封井保泉。2003年,成立济南市封井保泉办公室。到目前为止,共封闭自备井2480余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近千万立方米。三是人工增雨保泉。在南部山区建立人工增雨(雪)基地,设立10处人工降水火箭和火炮作业区,27个固定作业点,去年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0余次,效果明显。四是绿化保泉。全市实施绿化保泉一期、二期工程,造林约50万亩,使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由14.5%增加到40.1%。五是回灌补源保泉。通过卧虎山水库每年放水近1000万立方米,补给地下水源。六是节水保泉。在全社会形成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名泉义务的氛围。同时,加大对泉水景观的投资整治力度。
由于领导重视,科学决策,措施得力,济南市保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泉水至今已持续喷涌1677天,这是近30年来泉水持续喷涌最长的时期。对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全面发展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提升市容市貌,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泉城知名度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旅游业受益明显,2006年济南共接待游客172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6.4亿元;2007年共接待游客2005.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82亿元;游客的年增长率为16.53%,旅游总收入的年增长率为21.46%;在山东省内一直名列前茅。
来源:济南日报 2008年4月9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