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重庆此次特大旱灾呈现出“五个历史罕见”的特点:一是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今年发生在重庆市东北部的夏旱5月中旬开始露头,持续30至40天。夏旱连伏旱,大部分地区总旱天数超过60天,渝东北地区超过90天,巫溪县已长达96天。
二是干旱强度之大历史罕见。干旱期间,各地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降水大部分地区偏少9成,蒸发量偏多6成到1倍。8月15日,綦江县日极端气温达44.5℃,刷新了重庆保持53年的日极端气温纪录。各地35℃以上的高温天数普遍为31至57天,气温、降水、蒸发量等主要干旱指标均为历史同期极值。
是抗旱水源之少历史罕见。大江大河出现“洪水不洪”、“汛期枯水”的现象。嘉陵江内载重船已经禁航。全市有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1081个乡镇(街道)中有2/3出现供水困难。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9.5亿立方米,只占应蓄水量的33%。
四是干旱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除秀山、酉阳、石柱为严重干旱外,其余37个区县为特大干旱。受灾人口突破21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0万亩,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五是旱灾损失之重历史罕见。全市秋粮作物将减产2至3成,烟叶、药材、商品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58万亩柑橘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有64万亩绝收;近两年退耕还林的381万亩在土苗木死亡率超过50%,江津市50万亩花椒基地死亡花椒树3000余万株;全市发生森林火灾92起,过火面积8130亩;受灾畜禽3664余万头(只);潼南县琼江流域网箱养鱼近日出现“翻塘”现象,一次性死鱼1200多吨;因高温、限电、供水困难等造成企业限产停产减少产值34亿元。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3.7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1.28亿元。
光国披露,在重庆特大旱灾中,中央和市级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累计达到2.23亿元,市政府社会捐助接收办公室接收捐赠资金1.14亿元(含认捐资金),各区县接收1600多万捐赠资金,共计3.5亿多元。(完)
来源:新华网重庆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