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并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全面加强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协同防控,打好打赢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开平市针对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综合整治,竭力以降低PM2.5浓度和臭氧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科学施策,多方面全方位推进工作落实。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开展防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制定印发《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2025年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工作检查方案》,成立6个联合行动小组,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专项检查。以开平市辖区内工业涂装、化工、电子元件制造、包装印刷(重点推进凹版印刷)等涉VOCs重点排放行业,以及水泥、玻璃、垃圾焚烧发电等涉锅炉、炉窑企业为重点检查对象,帮扶工业企业按照规范落实整改,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2025年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388人次,检查企业194家次,发现问题企业98家,主要涉及问题是台账不完善,未设置预处理装置,活性炭装填量不足,活性炭更换频次不够等问题,已一一督促问题企业制定方案落实整改。
二、协同联动,强化督导,推动扬尘防治措施落细落实
制定印发《开平市2025年扬尘污染防治督导工作方案》(开环委办〔2025〕3号)及《开平市2025年颗粒物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开环委办〔2025〕6号),聚焦扬尘污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专项督导,强化问题通报、交办、整改闭环管理。督导发现开平市扬尘污染防治问题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落实不力、交通类建设项目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国道省道道路洒水抑尘措施不到位、物料堆场未完全覆盖等问题。我市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促进扬尘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有效降低空气质量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为实现年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管控,落实整改,强化监管责任推动减排落实
初步制定《开平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加强督导指导,推动各项减排措施落实落地。一是全力压减工业源污染。对涉VOCs重点管控企业依法实施错时错峰生产、限产或停产措施,确保最大限度提升减排效果;落实对涉氮氧化物排放重点企业通过增加尿素、氨水投加量或强化工况运维等方式,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要求各加油站落实好夜间卸油措施。二是精准管控移动源污染。对油品、尿素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抽查,开展移动源现场检查,强化对机动车废气排放的监管,共检测货车35辆,叉车6辆,油品36份,全部合格。强化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管控,现场责令停止使用冒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三是全区域严查面源污染。加强对在建工地检查,督促建筑施工工地落实停止土方开挖、打桩作业,建筑垃圾装卸、建筑物拆除,室外喷涂粉刷等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停止土石方作业及工程机械的使用。强化对建设项目VOCs的排放监管,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暂停各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划线、沥青铺设等重点VOCs作业。加强监督巡查,加大秸秆还田、利用宣传力度,严格管控秸秆焚烧、垃圾简易焚烧等露天焚烧。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314人次,检查工业企业157家次,发现存在问题21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1份,立案2宗,拟处罚款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