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是新会著名的旅游景点,因文学大师巴金游览后写下的著名散文《鸟的天堂》而扬名国内外。湿地公园中一棵长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榕树独木成林,覆盖水面1万多平方米,树上栖鸟无数,鸟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
然而,一些细心访客在游览时可能会发现,尽管这里的生态环境独特,这片湿地的水面有时似乎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清澈透明。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小鸟天堂的水质不好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鸟天堂的水质是
真的“差”吗?
如何判断水质的好坏?
水质好坏是根据水中的化学成分、生物指标和物理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定的,而水体的感观效果则更多地受到水体颜色、透明度等表面现象的影响。水质的好坏并非仅凭肉眼观察就能准确判断的,市民应该从更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通过专业检测机构作出的水质检测综合评定。
虽然小鸟天堂水体感观上可能“不尽如人意”,但经过检测机构的水质检测,其水质可达到三类水标准,水质状况良好,能够维持鸟类和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
影响水体感观的因素有哪些?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是天然的鸟类栖息地,每年从小鸟天堂孵化的鹭鸟高达3万多只。鸟类在这里筑巢、觅食、繁衍后代,这对作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生态系统水环境承载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一系列鸟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譬如:鸟类的羽毛漂浮在水面上;鸟粪落入水中带入了有机物,会加速微生物的分解过程,导致水体营养化程度提高,进而影响水体透明度。河道内的鱼类、水生生物活动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如藻类的生长、鱼类和水生植物的腐烂、微生物的繁殖都可能会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
此外,由于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河道跟外界江河联通,含沙量较大,且受潮汐影响,河道水位每天都有变化,水深平均不超过2米,特别景区部分的河道平均深度约为1—2米,加上水流及船只航行影响,偶尔水域会略显浑浊。
生态平衡更重要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已记录到鸟类达105种,维管植物350多种,鱼类50余种,底栖无脊椎动物近20种,浮游植物达130余种,浮游动物40余种。常年栖息的鹭鸟数量超过3万只,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鹭鸟群落地之一。
整个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包括植物落叶、鸟粪分解、水生生物代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湿地公园的鸟类需要大量的鱼类资源,而大量的鱼类又将消耗水中浮游动植物和底栖生物,形成了看似不甚清澈但却富含生物多样性的水环境。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之所以成为鸟类的乐园,正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这种环境中,虽然水体感官指标偶尔会有所下降,但恰恰能提供丰富的食物链基础,适合多种水生生物和鸟类生存。
同时,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物理过滤、化学吸附以及生物降解等方式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即使进入一些外来的污染物质,湿地也能通过自身的净化能力使其达到一定水平的生态安全阈值。小鸟天堂水体表面虽然偶尔看起来“不太清澈”,但实际是湿地生态系统正常运作的一个表现,反映出的是一个高度自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状态,而非水质恶劣或环境污染的结果。
结语
对于新会小鸟天堂的水体感观,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珍惜并保护这片生机勃勃的生态乐土。在新会小鸟天堂这样的自然景区,生态保护和水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在保护鸟类栖息地和维持水质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生态管理措施,如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体的感官质量,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感。另一方面,科学制定游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对鸟类自然栖息环境的影响。
让我们尊重自然
共同维护小鸟天堂生物多样性
携手绘出一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