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标后排入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项目生产废水(含洗釜废水、喷淋定期排污废水及初期雨水)通过自建处理能力为8t/d废水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SBR”工艺)处理达标后排入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通过市政管道排入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进行处理后排放至银洲湖水道,对地表水的影响不大。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改扩建后“以新带老”拟将涂料车间产污工位采用“升降盖+抽排管道+上方集气罩+软质垂帘”来收集废气,及将涂料车间各门口设置软质垂帘阻隔逸散废气,并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优化,基本淘汰了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改为采用密闭化、相对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并从储存、投料、加工等方面均采用密闭性较好的生产设备等,以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新增的乳液车间采用密闭的生产设备和管道输送,投料区设置密闭的大容积集气罩式工房,液体物料通过管道输送投料工艺。 (1)新增水性丙烯酸乳液车间生产废气采用1套“喷淋洗涤吸收装置+干式过滤+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由15m高排气筒DA003排放 (2)水性涂料车间生产废气通过1套“布袋除尘器+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由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 (3)氨水车间生产废气经“两级喷淋洗涤吸收装置”吸收处理后通过15米高排气筒DA004排放。 本项目正常排放下,NMHC、氨、苯乙烯小时浓度、TVOC 8小时浓度、TSP、PM10日均浓度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100%,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 TSP、PM10的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30%,本项目厂界外的大气污染物短期贡献浓度均未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故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本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评价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车间设备产生的噪声。主要通过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隔声、消声、减震等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车间四周噪声预测值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因此,运营期在采取相关措施情况下,项目运营对周边的声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废弃粉料包装材料、废原料包装桶、尘渣、净水过程产生废树脂)、危险废物(废有机溶剂、废活性炭、实验室废液、打样漆渣、废滤渣、废润滑油、废润滑油包装物)以及生活垃圾。 废包装材料、净水过程产生废树脂收集后交由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废包装桶收集后交由原生产厂家回收利用,尘渣回用于生产;危险废物拟交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暂存间段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规范建设;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处理。 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均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贮存和无害化处置,处置率100%,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本项目固体废物经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可接受。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项目实行分区防治,重点防渗区为储罐区、装卸区、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事故池、初期雨水池及周围区域、危废暂存场所等;一般防渗区为2仓库、3#厂房(部分)、废气治理设施区域等;简单防渗区主要包括办公楼、停车区等其余区域。正常工况下,拟建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均可满足 GB16889、GB18597、GB18599等相关标准防渗效果要求,因此,在正常状况下,项目基本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本项目生产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处理站采取防渗、 防腐措施;产生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暂存于厂区危险废物暂存间,不随意堆放。 危废暂存间设置建设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具有防渗、防淋、防风等措施。 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7、环境风险评价 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包括:危险物质的泄漏、火灾事故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和事故废水排放、泄漏。项目拟制定有效的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只要能严格管理,防止泄露、污染防治措施失效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则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在此基础上,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