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挂牌运行。三年来,全局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正确指导下,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全市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党委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市委、市政府对退役军人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各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强化党建引领,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开展“我为退役军人办实事”,累计办实事超过150件。在全省率先将退役军人工作“十四五”规划列为市政府重点规划,率先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评价考核内容,率先出台退役军人工作督查考核相关制度及办法。打响了军地合力、双拥共建、就业创业、党员结对、志愿服务、权益维护等工作品牌,我市第六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市委书记陈岸明慰问江门军分区 ▲市长吴晓晖慰问“光荣之家”代表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危伟汉部署退役军人工作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陈小山到江门市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政策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为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1月1日施行的退役军人保障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学习《退役军人保障法》,把《退役军人保障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我市“八五”普法以及江门市国家工作人员2021年学法考试内容。我们在去年1月份,开展了“普法达人”《退役军人保障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共吸引了48850人次参与答题。在5月下旬,在江门市地标——万达广场楼体滚动播放“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等系列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等多个渠道,对《退役军人保障法》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宣传。2021年以来,全市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结合春节、“八一”等节日慰问,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共发出包括《退役军人保障法》在内的各类退役军人政策法规宣传小册子19万多册,开展宣讲活动197场。 ▲江门市开展《退役军人保障法》宣传活动 退役军人帮扶水平不断提升。联合市慈善会共同设立“江门市慈善会退役军人帮扶救助慈善项目”,专项用于对困难退役军人及其直系家属进行帮扶救助。积极开展广东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申报工作,对走访排查的患重大疾病、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等情况的退役军人,主动协助申请省应急救助资金。目前,全市共成功办理广东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244宗,共553.56万元。为全市12180名退役军人申请“解三难”帮扶救助,共计支付1522.3万元。 ▲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帮扶解困工作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提升服务保障精准性 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有”“全覆盖”批示要求,全市建成1406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镇级73个、村级1321个,并在五邑大学(全省首个)、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成立高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成立全省首个建在高铁站的退役军人服务站。 ▲副市长曹阳调研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成立全省首个高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军地合力基础建设全面铺开。组建市、县、镇(街)三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体系,江门市73个镇(街)党(工)委全部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三个100%,即100%成立镇街党工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100%由书记任组长,100%由武装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市形成了三级书记一体抓退役军人工作的格局。 服务退役军人能力不断提升。启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星级示范创建工作,全市73个退役军人服务机构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星级示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其中32个获五星级评定,15个获四星级评定,26个获三星级评定。 深挖退役军人潜力 发挥服务社会作用 在基层治理中担重任。协助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将退役军人优秀党员选拔进村(社区)两委班子、选聘到党建工作队伍中,去年我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共有1206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学历、年龄实现一升一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退役军人“两委”干部共502人,占比41.6%,学历比上届显著提升,退役军人“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为38.1岁,最小的只有20岁,年轻化明显。 ▲江门市举办村(社区)退役军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在志愿服务中当先锋。组建“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市已组建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88支,吸纳退役军人志愿者2225人。各级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共出动13119人次,开展活动935次,在疫情防控、社会应急、脱贫攻坚、环境卫生整治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市公开征集退役军人代表,成立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专家顾问团,对本市退役军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反馈退役军人聚焦的一些热点问题,协助参与矛盾化解和帮扶工作,推动重点难点工作破题创新,着力推进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广义为“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授旗 在党员结对中齐提升。组织开展“手拉手,帮战友”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从“帮思想、帮学习、帮就业、帮创业、帮解难、帮维权、帮健康”着手,为确实存在困难的退役军人解决实际问题。至今,全市共发动1794名退役军人党员与2194名困难退役军人达成帮扶结对,目前已成功为1956名困难退役军人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决思想问题275名、帮助学业困难36名、推荐就业59名、帮创业108名、帮解困917名、帮维权6名、帮健康555名。 ▲开展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 在就业创业中添赋能。2019年以来,共发放就业创业补贴共300.32万元,惠及退役军人342人次;共有391名退役士兵为企业减免税费共127.55万元,向26个退役军人开办企业金融贷款1053.1万元。依托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建立了“一中心两基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退役军人培训基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共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线上+线下)50余场,提供岗位近5万个,约5000名退役军人参加应聘,帮助近900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开展就业帮扶,对退役军人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摸查,跟进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工作,通过落实分类帮扶、就业推荐,截至2021年9月,江门市筛选出2020年4月以来登记失业、就业困难的322名退役军人全部上岗就业,实现就业动态“清零”。 ▲江门市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创新赛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营造关爱尊崇氛围 弘扬英烈精神。投入626.6万元在全市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作,在各县(市、区)设立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志愿服务“红色驿站”,聘请退役军人在当地烈士纪念设施担任讲解员,通过“红色讲堂”“老兵口述历史”等方式,向学生、党员干部、群众讲述红色故事,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教育作用。据统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共吸引涵盖各级机关以及企事业员工、市民等4.6万人次学习参观。 ▲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系统联动到开平市周文雍、陈铁军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传播榜样力量。持续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和“最美军人家庭”典型事迹宣传和宣讲活动,共选树32名先进人物为江门市最美退役军人,引领江门退役军人争优创先的方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为平台,组建退役军人思政教育专家团队和思政指导员团队,常态化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政企”系列活动54场。组织举办退役军人先进事迹采写活动,采写全市一、二等功臣事迹,编印《五邑赞歌》《侨都战友》等刊物,弘扬红色故事。 ▲江门市开展“军民一家亲 功臣进军营”主题党日活动 发挥“双拥”平台作用 积极服务军队备战打仗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党委部队领导回访制度、军地需求“双清单”等多项制度,出台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印发《江门市军地需求工作“双清单”》文件。 ▲江门市双拥办联合海军某部共同举办集体婚礼 弘扬拥军优属传统。2019年以来江门市为部队解决专项业务费和官兵生活等各项补贴达4630万元;重大节日期间赠送慰问金及慰问品折款459万元,为优抚对象解决实际问题112件。 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疫情期间发出抗击疫情倡议书,动员全市近万名退役军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发动全市双拥工作成员单位捐款捐物价值折合人民币约4110万元,在各类报刊、杂志共刊登了213篇报道,编印了12期《双拥防疫行动专刊》,积极宣传退役军人挺身抗疫先进事迹。 ▲侨都星火退役军人支援服务队支援核酸检测现场 创新拥军优属举措。探索开创全国首个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拥军优抚新模式,与21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拥军优抚战略合作签约授牌,提供总价值超4000万元代金券支持现役退役军人、预备役部队以及双拥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