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五邑双拥颂”系列宣传活动。今天,这位脱下戎装扎根海岛的退役军人——台山邮政分公司川岛邮政支局支局长李明,用他的事迹带我们走进第二期:碧海丹心映邮路 海岛拥军十七载。
▲李明宣传邮政业务 在珠江口外西侧的川岛海域,总有一个身影穿梭于浪花与邮路之间。他就是退役军人李明,用十七年光阴在南海前哨编织起一张军民连心的邮政网络。从海军战士到邮政支局负责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脱下军装不褪色:从舰艇到邮车的初心传承 2000年,结束12年海军军旅生涯的李明脱下军装,转身成为台山邮政系统的一名普通职员。出身农家的他,1987年参军入伍时便立志报国,在海军部队多次参与通信线路抢修,曾在台风中冒死抢通海底电缆,用行动诠释军人担当。这份军旅淬炼出的坚韧品格,成为他投身邮政事业的精神底色。 初到川岛支局时,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海岛邮政所全靠手工操作。面对日均超过百笔汇款、上万话费的业务量,李明和同事常常忙到晚上七点。“那时候手填汇款单填到手抽筋,但看到战士们收到家书时的笑容,就觉得值了。”他回忆道。凭借多专多能的业务素养和 “军人式” 的严谨服务,川岛支局在他到岗两年内就成为当地服务标杆,他本人也成为支局负责人。 一次,某部战士小王想订阅高考复习资料,却因训练任务无法离岛办理。李明得知后,带着业务单册登岛上门服务,在训练场边的树阴下完成了手续办理。“看到战士们捧着资料如获至宝的样子,我突然明白,邮政服务在这里不只是传递邮件,更是传递希望。”这种认知让他开始系统调研部队需求,发现偏远海岛存在邮件延误、物资投递不及时等问题,随即向台山市邮政分公司提交邮路优化调整建议方案,力主建立军邮快速通道。 ▲上川支局与部队召开工作座谈会 风雨邮路铸忠诚:台风中肩扛手挑的 “海岛鸿雁” 川岛的夏天,台风是常客。2021年9月,“康森”与“灿都”双台风袭击海岛,上川沙堤山体滑坡,通往部队的邮路全部阻断。看着堆积在港口的十多袋邮件,李明做出一个决定:“肩扛手挑,也要把邮件送到战士们手中!” 他带领投递员方建志等人硬是将几十斤重的邮袋扛在肩上,在泥泞山路上往返两公里。狂风裹挟着暴雨,每一步都踩在碎石和积水里,肩膀被邮袋勒出深深的血痕。中途遇到防疫封控,他们又协调政府设立中转点,通过“分段接力”的方式突破阻碍。“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部队的邮件不能停,就像当年在海上不能让通信中断一样。”李明说。当满身泥水的投递员们把邮件送到部队驻地时,战士们列队敬礼,现场无不动容。 这样的坚守并非偶然。在川岛工作期间,李明创新建立了 “六级频次投递制”,每周六天,雷打不动送件上岛。他还研发出 “海岛邮件三防工作法”,从防水包装到防风投递路线,每个细节都融入海军特有的严谨作风。数据显示,在他主导下,川岛军邮投递准时率从68%提升至99%,偏远部队的邮件时限缩短 48 小时。 2009年,因家庭原因李明调任市区邮政网点,负责安保和网点管理。但他心里始终装着海岛:“在市区每天接的第一个电话,一定是川岛同事通报部队邮件情况。”得知某部老兵退伍需邮寄大批物资,他连夜协调市区邮政专车,和同事一起驻岛三天,帮战士们打包封装上千个包裹。“看到退役老兵们抱着邮包说‘这下能给家人带个念想了’,我就知道自己属于哪里。”2012 年,他毅然申请调回川岛,面对家人的担忧,只说了一句:“海岛的邮路,我放不下。” ▲李明替军人打包邮政包裹 创新赋能强服务:从“人力投递”到“智慧军邮”的跨越 重返川岛的李明,带着市区工作积累的信息化思维,开始推动军邮服务转型升级。他全力推动应用PDA等手持设备和邮件线上处理系统,推广“中国邮政微邮局” APP,让官兵们用手机就能实时追踪邮件动态。最让战士们称道的是 “海防邮路直通车”项目——李明协调海事、航运等部门,开通邮件专用快船通道,使大陆到海岛的邮件时效缩短 30%。 “李明支局长总说,拥军不能只靠热情,还要靠脑子。”投递员方建志记得,李明曾带着他们研究海岛地形,利用导航查看地形,使用二轮摩托车跑邮路,共计规划出 23 条最佳投递路线,其中一条 “悬崖邮路” 更是创下 17 年零事故记录。2023年,他又盯上了无人机配送项目,“现在正在测试用无人机跨海送件,以后特急件、特快件也能快速送到用户手上了!”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让川岛军邮服务始终走在前列。 除了邮件投递,李明还把拥军工作延伸到民生领域。他组织 “海岛年货节”,通过邮政渠道帮渔民销售海鲜特产;建立“退役军人就业驿站”,联合地方部门为退役军人提供技能培训。某部炊事班班长退伍后想开海鲜餐馆,李明不仅帮他办理营业执照,还联系邮政电商平台帮其拓展销路。“在李明身上,我们看到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真正含义。”川岛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感慨道。 ▲李明宣传邮政业务 薪火相传映初心: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拥军情怀 在川岛支局的荣誉墙上,“金牌投递部”“双拥模范单位” 等牌匾熠熠生辉。但李明最看重的,是团队里年轻人的成长。投递员方建志从普通乡邮员成长为“广东省优秀投递员”,其事迹登上《中国邮政快递报》;业务员梁万红学会了船务调度,成为海岛邮路的“活地图”。“我就是想让他们知道,在海岛工作不是守摊子,而是干事业。”李明说。 他建立 “传帮带” 机制,把海军的训练方法融入邮政服务培训:投递员必须掌握游泳、急救等技能,邮件包装要经得住10 米跌落测试。在他带领下,川岛支局形成了 “三必到” 传统:部队有需求必到、战士有困难必到、节日有慰问必到。每年八一建军节,他都会组织“邮政开放日”,邀请战士们体验邮件分拣,还组建了军民篮球队,用一场场友谊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退役25年,李明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朴素作风:办公桌上永远放着一本《海岛邮路日志》,详细记录着每一次投递难点;手机 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部队的求助电话。“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当兵时守海疆,转业后守邮路。”他说,“只要部队需要,我这只‘海岛鸿雁’就会一直飞下去。” 从深蓝海军到绿色邮政,李明用十七年光阴在海岛书写了退役军人的使命担当。当无人机在海面上空划出优美的弧线,当智能终端显示邮件已精准送达,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邮政服务的升级,更是一位退役老兵对“为人民服务”誓言的终身践行。 在川岛的碧海蓝天下,李明和他的团队正用邮件串起军民同心的纽带,让拥军情怀在南海前哨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