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素质高作风硬招商队伍。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干部职工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上级各项部署落实落地。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四强”党支部建设要求,成立江门市投资促进局党支部,严格开展组织生活,激励干部职工发挥“主力军、生力军和半边天”的作用。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党员“六个一”教育活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底线意识”,筑牢思想屏障,自觉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二)加强上下协同联动,完善招商统筹协调机制。
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港澳等城市考察对接企业,专题研究重点产业、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工作,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坚定外资企业投资信心,促成松下电子增资扩产、法国爱森等项目签约落地。市分管招商领导带队在各大活动平台推介江门,对接重大项目,定期调度招商引资工作,力促项目加快落户落地。完善常态化驻点招商机制。组织26支招商“先锋队”誓师出征,全年拜访企业超2700家。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准入评审办法,简化项目备案流程,建立项目“首谈制”及项目线索流转机制,出台招商项目加快动工建设指引,推动过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坚持结果导向激励先进,以招商成果与项目转化为依据制定考核办法。2024年全市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631个(增长46.7%),计划投资额1900亿元。其中,制造业计划投资额超1400亿元,占比超七成;投资超10亿元项目38个,计划投资额超600亿元,推动计划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南粤学院项目落户并动工建设。
(三)聚焦链群精准发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实施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持续优化招商图谱,发挥中创新航、隆基绿能等链主企业作用,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商引商,狠抓新能源电池等15条重点产业链“链式招商”,积极对接低空经济、传感器等新兴产业项目,引进重点产业链项目416个,计划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招精引优。积极对接低空经济、传感器等新兴产业项目,引进投资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17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项目34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投资项目78个。
(四)整合资源招强引优,蓄势赋能“百千万工程”。
聚合各方招商力量,构筑联合招商平台。推出近万亩工业用地和220多万平方米工业厂房,以及180多公顷文旅项目用地挂榜招商;盘活闲置厂房面积超14万平方米。组建国企参与的联合招商专班,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壮大招商“朋友圈”,认定超100家招商合伙人,支持成立企业投资发展促进会,与深圳智能装备协会等30余家商协会紧密合作,推动市场化力量参与招商。市县紧密联动,紧盯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抢抓“双通道”开通契机,累计向80多批团组3000多名客商推介江门。开展外资招商攻坚,与香港中华总商会等四大商会密切互动,对接香港工商界等多个考察团,引进法国圣戈班等外资项目39个。用好用足政策资源,强化重点产业平台招商推介。发挥省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激励外商投资政策以及我市政策“组合拳”优势,围绕主平台和中部八镇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集群招商,全年落户主平台、八镇投资额分别达436亿元、345亿元。因地制宜发展新赛道,探索构建招商引资新模式。发布设备更新、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和34个项目合作需求,以促进市场合作、开放资源、提供应用场景带动产业落地。推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首次与政府举办百家上市公司进江门活动,大大提升江门城市知名度。
(五)持续优化投资服务,力促项目落地见效。
出台稳投资新举措。制定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流通、降低项目综合成本等八个方面举措,优化投资环境,激发社会投资动力,推动工业项目加快落地。借力各类经贸平台提升“投资江门”品牌影响力。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超230场,市领导带队在海博会、广交会、进博会开展招商。建立骨干企业增资扩产专班服务机制。举办促增资扩产及安商稳商活动10余场,为企业提供专人专班全流程服务,大冶摩托、润宇传感器等一批优质企业增资扩产,计划投资额530亿元,增长13.6%。全力推动过会项目开工,2022年过会项目动工已超九成,近半已投产;2023年过会项目超七成已动工;2024年过会项目超六成挂网拍地。谋划新项目开工、竣工、投产。坚持项目为王,今年一季度全市开工竣工投产的新项目377个,计划投资额约1518亿元,为奋力实现经济“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建引领招商引资发展。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打造招商引资战斗堡垒。
(二)持续构建“大招商”格局。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投资促进领域改革,构建全市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大招商”工作格局。
(三)加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招商谋划。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新兴产业,瞄准产业集聚城市,紧扣产业链关键环节补链强链延链,强化有针对性的驻点招商、靶向招商。
(四)更大力度引进外资项目。实施外资招商专项行动,打响“五好江门”投资品牌,全力稳存量拓增量。
(五)提升项目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招商铁军,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推动招商项目早动工、早投产、早出效益;引导好、服务好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