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最新建造
釜山人行天桥和金山大桥
已正式启用
高颜值的她们
一下子成了江门新晋网红打卡点
彭伟宗摄
△冯静 摄
釜山人行天桥
亮灯后和城央绿廊的夜景融为一体,江面倒影流光溢彩,非常美丽。桥面上更是人头攒动,十分热闹。不少市民特地走一下天桥,在上面拍照留念。
△郭永乐 摄
桥上看出去的风景也不错
▼
金山大桥
金山大桥作为开平发展的建设成果,既方便了市民交通出行又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成为一景。
众所周知
开平素有“桥乡”美誉
三江两岸,铁桥横跨
无限风光,令人心醉
如今更添新成员“金山大桥”
实在艳绝五邑!
▼
奔流的西江和潭江
环拥着五邑侨乡
滋润出江门这块富饶的土地
然而
遍布的水网也让江门的陆路交通发展
处处遇到瓶颈
搭桥修路成为江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新中国成立后,江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容,一河两岸靠渡船往来,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此时,主城区首座公路跨江大桥——蓬江大桥开始谋划建设,并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设,仅用3年便建成通车,引领江门迈入“大桥时代”。
以路为带,以桥为枢,共同见证江门的交通发展之变:1983年,江门有了国道325线;1988年,外海大桥建成;1996年,江门第一条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完工;2011年,广珠城际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江湛铁路开通……
从公路到大桥
从市内道路到市外高速
从城轨开通到融入全国高铁网络
江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周华东摄
展望未来,我市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黄茅海通道正加快谋划建设,随着我市高快速路网、轨道交通路网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加快建设,将有力推动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
交通越来越便利
江门的桥在这短短的数十年间
建设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漂亮
这些人的付出
我们更应该铭记于心
见证者说
离休干部黄友:仅用3年就建成蓬江大桥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门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车更是一种稀有品,到北街的车也仅有一辆。”回忆起那段岁月,离休干部黄友还记忆犹新。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黄友,先后任东江纵队司令部大队长、粤赣湘边纵队团长等,于194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市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较早、党龄较长的离休干部。
“1955年我回到江门时,家乡的交通状况还十分落后。由于具备相关工作经历,我被委任为江门市交通科科长,那时候的我,暗下决心要为老百姓干出点实事来。”时隔多年,黄友的目光仍是那般坚定。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江门的交通建设也热火朝天地开展了起来。以沿河的长堤为起点,城市道路不断往北延伸,长堤到江门大厦的道路,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成的。
一起来看看黄老在建桥时
遇到的困难
▼
黄友回忆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江门一河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老百姓对修建桥梁的呼声日益高涨。1973年,蓬江大桥开始设计,翌年正式动工。“征收土地难,我们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料不够,我们就跑到省里多番协调争取。人手不足,我们就发动大伙一起来干。”凭借这股韧劲,蓬江大桥在短短3年内拔地而起。
△蓬江大桥夜景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如今,站在桥上放眼望去,各类交通道路纵横交织,早已不是当年模样,蓬江大桥也已经成为了双向四车道。去年,我市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对两头的桥南大道和跃进路进行“白改黑”,还对桥梁的灯光进行了改善,道路的整体品质有了较大的提升,道路的功能和颜值双双得到了提升。桥多了起来,路丰富了起来,铁路也贯穿了进来,日新月异的巨变让侨乡篇章也活络了起来。看到江门如今美丽多姿的面貌,黄友打从心底露出了愉悦和兴奋的笑容。
巨变历程
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桥梁是我市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桥”见新中国成立以来江门交通建设实现的一个又一个跨越。时间来到1988年,全长1700多米的外海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连接了江门外海和中山古镇。这是江门在西江上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也是当时广东省内建成的最大公路桥梁。从1986年10月1日动工,到1988年5月1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1769.7米、总造价1.09亿元的大桥,与番禺洛溪桥共同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国内梁式桥的最高水平。
外海大桥建成后,公益大桥、江门大桥、潮连大桥等公路桥梁先后建成。1996年7月26日,蓬江大桥开始扩建。70多岁的谭有维是市公路局退休干部。对于蓬江大桥的扩建,谭有维记忆犹新:“蓬江大桥扩建由市公路局的施工队承包扩建,在旧桥旁直接加宽新建了一座。”蓬江大桥扩建在1997年12月竣工,此后江门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蓬江大桥一直是沟通南北两岸的主要桥梁之一。
进入21世纪,江门更是进入了搭桥修路的高峰期。崖门大桥、江顺大桥等特大型桥梁先后落成,江门大道等城市快速路逐步建设,开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新台高速、江肇高速等也相继开通。其中,给老百姓留下最深印象的,大概要数江门大道和江顺大桥。
建成于2015年的江顺大桥是广佛江快速通道的重点工程之一,是连接江门市蓬江区与佛山市顺德区的重要桥梁,进一步拓宽了江门与发达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对接渠道,更好地接受广佛经济圈辐射,大大加快了珠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大桥通车以来运营良好,桥下通航顺畅。正在建设中的江门大道贯穿了蓬江区、高新区(江海区)、新会区和鹤山市,它北经江顺大桥对接广佛都市圈,向南则对接到了新会三江和双水,未来将一直延伸到崖门附近,终点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崖南立交,通过西部沿海高速,与港珠澳大桥对接。
展望未来
全面融入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网
无论是刚刚建成的江湛铁路、广中江高速,还是正在建设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中开高速、南沙港铁路,以及正在谋划推进的黄茅海通道、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铁路项目、珠海经江门至肇庆高铁项目、深圳经江门至南宁高铁项目,都是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实施“大交通”战略,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加快形成互联互通、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的重要举措。
近日,备受关注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开始环评,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更是为我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网,按下了“加速器”。
据悉,黄茅海跨海通道起于珠海市平沙社区与鹤高高速顺接,向西经过拟建湿地公园南侧,跨越崖门口黄茅海水域至台山赤溪镇福良村,终于台山斗山镇中和村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对接新台高速,路线全长29.930公里。黄茅海跨海通道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江门交通建设、管养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交通环境也越来越好。”谭有维说。
当前,江门正处于加快发展的窗口期、上升期、黄金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度拓展了侨乡开放发展的新空间;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建设,将打通与深港经济圈融合的“任督二脉”。江门也将全面开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的新格局。
届时,江门将形成以珠西综合客运枢纽江门站、江门北站货运枢纽为客货中心节点,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快速路为骨架,以国省道干线和等级航道干线为脉络,以农村公路、邮政网络为基础的综合交通网络,全力打造珠西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
这些年在江门已建起的桥
都有哪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呢?
小编给亲们盘点盘点
↓↓
东华大桥
东华大桥位于蓬江区东侧,毗邻白水带风景区,桥位距下游的蓬江大桥约2.3千米,距上游的江门大桥南岸约1.2千米,北起于东华路,横跨江门河,与江海区主干道江海路连接,是连接蓬江区和江海区的重要桥梁。东华大桥主线全长940米,桥宽34.5米,主线桥共长413.864米,其中主桥为带副拱的提篮式系杆拱钢桥(计算跨径118米)。
△东华大桥脚 彭伟宗摄
胜利大桥
胜利大桥及胜利南路的贯通对江门市区的交通路网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胜利路一线成为市内唯一一条南北走向连续贯穿城区的道路,使相应区域的联系更加便捷,可有效分担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滨江大桥
作为广中江高速公路跨径最大的桥梁,滨江大桥对西江东西两岸的交流有重大意义,大桥两侧分别设置有江门大道互通、石山互通、荷塘互通、均安互通,通过互通转换,西江两侧的滨江新城、荷塘镇、顺德均安镇、中山小榄镇等地将改变绕行荷塘西江桥、潮连西江桥等地方桥梁的现状,滨江新城人员、车辆可通过高速公路快速抵达荷塘、均安、小榄等地。
外海大桥
1986年10月开工,仅用19个月,全长1769.7米的外海大桥就在1988年5月正式通车,创下了国内同类桥梁建设的最快速度。这是我市在西江之上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也是广东省内最早引进外资兴建的桥梁,同时是当时省内已建成的最大公路桥梁。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为新桥书写了“外海大桥”四个大字。外海大桥开通之后,立即让拥挤不堪、经常堵塞的外海渡口彻底作古,大大促进了江门以及整个粤西与中山、佛山、珠海等城市合作交流。
九江大桥
位于佛山南海与江门鹤山之间,跨越西江,全长1682m,原主桥由两孔160m独塔混凝土斜拉桥与21孔50m连续箱梁组成,1988年6月建成通车。2007年6月,九江大桥遭遇事故桥面坍塌,2009年6月经修复后重新恢复通车,新的九江大桥主桥由独塔斜拉桥变为双塔斜拉桥。从建成通车之日起,九江大桥一直都是我市及整个粤西、海南、大西南地区通往广佛地区的交通要道。
潮连大桥和荷塘西江大桥
潮连大桥,横跨西江,连接潮连岛与江门主城区;荷塘西江大桥,跨越西江使荷塘岛与潮连岛相连。这两座大桥加上荷塘通往顺德和中山的白藤大桥、马滘大桥、荷塘大桥,构成了现在我市前往西江东岸城市的主要通道之一。而这两座相隔不到一公里的大桥,在晴朗的早晨,日出红霞之中,从滨江大道周郡一带望去,就出现了“双虹映日”的美丽一景,蔚为壮观。
广珠城轨西江特大桥
广珠城轨西江特大桥起于中山古镇,止于我市江海区外海街,横跨一级航道西江,全长3809.99米,是我国第一座铁路独塔斜拉刚构桥,是目前世界上大跨度铁路客运专线单塔斜拉钢构桥之一。其建成之后,江门时隔近百年后,再次迎来火车飞驰的靓影,侨乡人民从此坐上便捷的轨道交通,并通过广州南站,无缝对接上了全国高速铁路网。
中江高速西江特大桥
2004年,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投资逾1.7亿元的中江高速西江特大桥主桥正式合龙。该桥建成之后,江门与中山之间,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连接,从江门城区到中山市区仅需20分钟,比原来省时约一半,同时将粤西到粤东的路程缩短了80多公里。
银洲湖特大桥
中开高速是连接珠江西岸和东岸的直连通道,对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未来将成为粤西地区往来港澳及珠三角东部的一条快速通道。中开高速正式通车后,从江门中心城区前往深圳将只需1个小时左右,比原来缩短了近一个半小时。
抚今思昔,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从“一座桥”发展到交通枢纽
江门所取得的巨变令人自豪
离乡多年的游子
当你如今返乡探亲
与家人流连、途经这些壮丽的大桥时
相信你一定会赞美家乡的桥
为家乡的巨变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