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正是出游好时节
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背好行囊
准备出发啦?
想找个凉爽的地方玩耍
想跟家人一尝特色美食
还想要全家老小舒舒坦坦修养身心
小编奉上全新古劳水乡旅游攻略,
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
河网纵横交错
小桥、流水、人家
小艇穿行如梭
十里荷香飘逸
这里是
咏春宗师梁赞故里
珠三角原生态水乡
这里是
中国·广东·鹤山·古劳水乡
景区供图
古劳镇位于鹤山市北部的西江河畔,毗邻鹤山城区,与佛山市南海区隔江相望,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水陆交通便利。“古劳水乡”习惯上指升平、双桥、新星、坡山等“围墩”区,现在加上古劳村委会共5个村委会,在地图上看似一只长靴,区域内有鱼塘和耕地共14300多亩。
古劳水乡由西江冲积,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兴建古劳围后,从此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古劳水乡。这里河网纵横交错,村落、流水、石桥、茂榕散落其中,小舟穿行如梭,别具韵味。“三百亩荷花竞秀,数千只白鹭齐飞”,令人流连忘返。古劳水乡不但水甜土腴,而且人杰地灵,是中国第一代电影皇后胡蝶、咏春拳开派师祖梁赞、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香港名门望族传统华人“四大世家”之一李氏家族及香港著名导演黄百鸣等名人的故里。七百年水乡风骨,静与动完美契合。
林景文摄
古劳水乡游客中心位于古劳西江大堤内侧,靠近古劳镇政府,于2015年9月下旬正式启用。整个游客中心占地20多亩,有18个大巴停车位和140多个小车停车位,可同时接待游客1000多人。游客中心配套50多艘电动游船,供游客游船赏景。
梁赞文化公园位于古劳镇东便村,是一个以咏春拳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公园内建有3.8米高梁赞铜像以及12个咏春拳招式铜像,还建设了介绍“咏春拳渊源”及“梁赞生平”的文化长廊、木人桩等设施,供游人参观。

谭成伟 摄
梁赞原名梁德荣,出生于1825年,咏春拳开派师祖。梁赞故居位于鹤山市古劳镇东便坊40号,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鹤山市不可移动文物。梁赞幼年和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并在这里居住的。
张斌 摄
谭成伟 摄
故居在2015年进行了全面修葺,现设置四个展馆,分别有:梁赞宗师的生平、习武经历、行医事迹等文字图片资料以及宗师使用过的“六点半棍”“木人桩”等器物,以及国内外咏春拳弟子与梁赞宗师二传、三传嫡系弟子的画像,还包括有冯振、叶问、李小龙等一批咏春拳武术家的雕像。
▲任家宜摄
横海浪自然生态区位于古劳水乡的西北端,面积约500亩,是古劳水乡最大的自然湖泊,是西江河水流入古劳水乡的第一重,被誉为古劳水乡的“母亲湖”。在夏天,横海浪“三百亩荷花竞秀,数千只白鹭齐飞”的景色闻名遐迩,触眼都是荷塘,荷花的清香秀逸洋溢在整个水乡。
古劳水乡民俗风情展览馆由清代建筑布展而成
穿过美丽的荷花世界,再经过一段河道就可到达双桥横海村景区。在横海码头上岸,步行至古劳水乡民俗风情展览馆。该馆主要设置四个展馆,分别是古劳镇概况馆、水乡人家馆、水乡龙舟馆、古劳水利馆。这些展馆的设置充分展示了古劳镇水利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传统龙舟文化以及水乡农耕文化的魅力。
横海码头(任家宜 摄)
横海村网红打卡点火船岛(任家宜 摄)
水龙桥
吴兆民 摄
“水龙桥”位于上升南湾祖附近,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原先长约1公里,至今留存约300米,成“S”形横卧水中,是水乡现存最长的石板桥。水龙桥是连接上升南湾祖一带村落至西江边的重要纽带,也是围墩水乡村民过去出入的交通要道。该石桥是当年村民走向海外发展的主要通道,不少在港澳地区乃至海外发迹的本土籍家族的祖先当年都是从“水龙桥”走出去,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积累下巨额财富,所以它也被当地村民视为“创业之桥”“财富之桥”,“水龙桥”由此被赋予了一层神秘、吉祥的色彩,为游人所喜爱,并在珠三角一带的水乡小有名气。
“点天灯桥”位于新星村委会的新和村,是水乡最负盛名的石板桥之一。相传在古时代,水乡人民大多外出谋生,受限于当时的通讯设施,亲人们之间基本处于失联的状态,为了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月上中天,夜色已深的佳节,水乡人就会集中到这石板桥放孔明灯,借灯寄思,互报平安,久而久之,水乡人就称此桥为“点天灯桥”。
“丁财两旺桥”位于新星新社一队,原先成一个丁字形,笔直横卧塘中,桥头有一棵大榕树,并正对河涌,河涌乃“鸡公”龙船凼,桥墩是青砖,离水面约1.5米,多处桥墩生了一棵棵小榕树,故乡人称为“丁财两旺”之桥。
赵兰芳 摄
二度桥(文宙凌 摄)
赵兰芳 摄
头度桥(任家宜 摄)
王泽邦(王老吉)故居 甜甜圈摄
黄百鸣祖居
上升村是著名的“广东省古村落”,是王老吉创始人“凉茶大王”王泽邦、香港传统华人“四大世家”之一李氏家族(代表人物李家成、李石朋、李国宝、李国章及李国能等)及香港著名导演黄百鸣等名人的故里。上升古村落历史底蕴深厚,文物保护意识浓厚。上升村纵横河网,错落鱼塘间连缀着独具特色的石板桥;青砖黛瓦,翠竹掩映,百年榕树遍布村中。
欧蕊荣 摄
文宙凌 摄
李家成故居后花园(林景文 摄)
李家成故居也称李氏故居,它位于古劳水乡上升二度桥村,属于典型清代古建筑,由八座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的院落,是由李氏家族创始人李石朋的父亲李家成(1808~1868年)于清末时期所建,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当地人俗称为“八座”,其中有七座为住宅,另外一座为书厅,都是为大小布局相同的三间两廓平房,且各自独立,整齐地分为两排。故居的每座屋脊、屋檐都是以博古和灰雕作为装饰,具有南方民居传统特色,现存尚好。
谭成伟 摄
茶山,因盛产茶树而得名,这里远离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见青山含黛、层峦叠翠、苍穹湛蓝,宛如天然氧吧。如此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为茶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里的银针茶和素馨花更被视为茶中珍品。
茶博园
生态园茶田
茶山生态园,是采茶品茗、研学交流的圣地。
茶山一带曾是经过战火洗礼的革命根据地,直到现在还留存着解放战争时期的珍贵遗迹。茶山红星之旅是古劳镇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路线,集旅游观光、红色教育、党员拓展及实景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到古劳品河鲜,是鹤山美食之旅的重点一站,其河鲜美食品种之多,历数难尽,味道之美,久久不忘。
鱼皮角
古劳的河鲜美食首推鱼皮角,已有百年历史。特色是制作精美,小巧玲珑,皮薄馅靓,味道鲜美。鱼皮角选料上乘: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鲩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及葱花等十多种配料捣制;外皮粉料用一级生粉与澄面。做工精细:片皮、捣馅、包馅全用传统手工艺;角皮特别注重刀工,薄而不破,滑而不烂。
鱼蓉粥 甜甜圈摄
鱼蓉粥制作历史悠久,成名亦超百年,尤以古劳双桥市食肆烹调者为最,故声誉闻于远近。制法:将削净的整条鱼(青鱼)或鱼尾部分,置水中煲熟,捞起、拆骨、剔除小刺,将肉捣烂,加配料调匀,放入米粥中再滚,盛在放有姜丝、葱花的碗盆中,撒上胡椒粉、麻花碎之类即成。其味清、鲜、甜、香、甘、滑,令人大快朵颐,所以人们皆说:千粥万粥,不如双桥鱼蓉粥。
游完“功夫水乡”,
品尝水乡美食后,
如果你觉得还没尽兴
你还可以到周边的“红色圣地”走走哦~
游完“功夫水乡”,你可以到鹤山“后花园”宅梧走走,最近它还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下一站,你可以先到宅梧镇游客服务中心逛一逛,这里提供咨询以及热水、手机充电、初级救援等服务,让游客更方便地玩遍宅梧。
游客服务中心旁边就是一家农家乐,这里可以品尝地道的当地美食和小吃,比如濑粉,它是宅梧的传统特色小吃,莲藕濑粉是最经典的搭配,再加上秘制的调料和花生碎,看上去很清淡,吃起来很香浓。当然,你还可以试试糯米鸡、白水角、叽喳糍等特色小吃。
龙潭山风景区(罗文茂 摄)
龙潭山风景区位处山清水秀的皂幕山脉,景区内树木苍郁,山岩峻峭,瀑布层叠,泉水清澈,有10000亩原始茂密生态灌木林。景点包括:龙潭水库、木屋观景台、龙翔道、龙潭瀑布、隐龙潭、天瀑池等。登上观音亭,可俯瞰整个龙潭山风景区,饱览龙潭山的美丽自然风光。
余氏大宗祠
近年来,宅梧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本地旅游资源与”红色元素“有机融合,打造出响亮的红色旅游品牌。最后一站——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余氏大宗祠。
展览馆内部
进入余氏大宗祠,首先看到的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展览馆。展览馆分为四部分:抗日战争期间部队成立前、中、后以及抗日结束后部队北撤复员,保存革命火种的史实。司令部旧址仍保留着后楼,是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挂牌办公室的地方,展示着抗日英雄的事迹。
▲左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右为革命烈士纪念碑
此外,宅梧镇还建有梧岗革命公园,公园里有两座雄伟的纪念碑——宅梧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宅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古劳水乡交通线路:
1、自驾游。导航到"古劳镇政府",政府旁即为古劳水乡游客中心。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鹤山市沙坪镇新天地商业广场或鹤山汽车客运站乘坐521公交车。
3、旅游咨询电话:0750-8777220(古劳水乡游客中心)。
4、游船票价:20元/人
远离繁华都市,体验宁静的水乡村落
看古桥、民居、祠堂、老树,品美食,
最后
小编祝大家假期愉快
找个时间到这里游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