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北京工作的何先生带着3岁的儿子和老人家在广州下飞机后,直奔江门。在这之前,江门的朋友已经给他安排好了住宿,并给他儿子报了两个月幼托教育,他儿子和老人家将在这里避寒两个月,而他周末将会飞过来看望他们。“北京冬天天气寒冷,老人、孩子不太适应,以前我们会去海南避寒,但通过江门朋友,发现江门真的很适合过冬,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何先生说。
近年来,来江门避寒居住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为江门旅游创造了较好的效益和知名度。11月15日,在“我要过20℃的冬天”——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广东恩平”新闻发布会上,恩平更是获得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的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称号。这个“国字号”招牌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是一大利好,为我市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温泉康养生态旅游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那么如何借此次契机,
将“中国避寒宜居地”变成
“避寒旅游首选地”,
实现江门文旅的大跨越、大发展?
江门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每年到11月底,北京的最低气温将降到零下6℃,不少北京避寒团便会择地而居,选择在温暖的南方过冬。39岁的何先生是国内某知名汽车自媒体人,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每年冬天都会在南方居住一段时间,这样往复已经有三年了。像往年一样正打算带着孩子和老人到三亚过冬的何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决定今年来江门避寒。

说起江门,何先生并不陌生,但要说来江门过冬还是头一回。由于江门目前并没有针对避寒游的产业链服务,何先生只能托江门的朋友联系避寒期间的住所和孩子的幼儿园,最终何先生租下了蓬江区海逸城邦的一套商品房。对于北方避寒的客人,实际上最看重的就是三点:气温、空气质量和配套设施。除了冲着“中国避寒宜居地”名声外,何先生坦言,今年选择在江门避寒也是看中了便利性。前几年在三亚海边避寒,去一趟市中心需要50分钟左右车程,而目前在海逸城邦的住所,附近就是商场、公园、幼儿园,还有亲子恒温游泳馆,这些都满足了何先生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意愿。
除了何先生到江门租房居住避寒的北方人外,还有一些外地游客甚至直接在江门景区投资购房,方便自己每年避寒度假。

△一些外地游客在江门景区投资购房,方便自己每年避寒度假。 景区提供2013年,来自浙江的叶女士和丈夫慕名来到恩平市度假泡温泉,在山泉湾温泉酒店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里。他们在这里买了一栋别墅,在门口花园里种菜、种花,打造自己温暖的“冬季之家”。从那一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当浙江开始入冬的时候,他们便收拾行囊开车到恩平度假,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我们从浙江出发的时候,看着道路慢慢结冰,来到恩平后则是一片春江水暖的景象。这种体验真是太奇妙了!”叶女士笑着说。每次来到恩平,他们都会先去超市买一个星期的食材,自己在家煮饭、种菜、种花,过起了闲适的乡村生活。“这里的空气、温泉都很棒,猪肉、青菜等食材品质很好,周围的村民也很淳朴善良,我们很喜欢这里。2018年恩平通了高铁之后,一些朋友还乘高铁过来这边和我们聚会。”叶女士说。

来自东北的李伯和叶女士夫妇一样,也在江门景区投资购房。李伯的儿子在珠海工作,李伯便在靠近珠海的新会古兜温泉小镇购置了度假公寓,每年11月初就会从东北飞到古兜温泉生活三个月。相比在珠海过冬,江门的生活成本更低。“古兜温泉房价平均单价为1.2万元,可以泡温泉,不住时还可以委托景区出租打理,而在珠海普通的商品房至少需要300万元左右才能购置一套。”李伯表示,古兜温泉离珠海很近,约1小时车程,让他度假和看望儿子两不误。避寒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业新兴的蓝海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的称号自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据悉,广东、广西、云南三个省的多个县市都参与了此次申报工作。那么,为何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会花落恩平?恩平究竟凭借哪些独特禀赋拔得头筹?
记者了解到,“中国避寒宜居地”评价标准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中国气候避寒地评价。这一部分总分100分,主要有三大评判标准,分别是:无冬日指数、避寒适宜日指数、空气优良日指数。在这一部分评定中,恩平市各项指数都得到了高分,综合评定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高达91分,属于1级偏凉型较舒适的避寒气候。值得一提的是,恩平市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还在不断“升级”中。根据专家组的评测,近三年恩平市避寒气候适宜度指数评分为93分,上升趋势明显,避寒禀赋愈发优越。

二是旅游配套状况。这一部分总分60分,主要有六大评判标准,分别是:区域内水质、特色旅游资源、医疗保障能力、可到达性、接待能力、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在这一部分评定中,恩平市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高品质的农产品得到了56分。
“恩平的优势不光是温度适宜,还有很多条件是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首先是它的生态环境特别优越,恩平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七星坑,这是一个连片的原始次生林;珠三角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可以很好地调节气候;珠三角最大的连片红树林——镇海湾红树林;还有三个森林小镇,恩平也是广东拥有森林小镇最多的一个县级市。另外,最重要的是恩平的温泉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有3个温泉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门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周传艳表示,相比之下,其他地方也可能有很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但是温泉资源方面恩平优势明显,恩平能够胜出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是一个金字招牌,同时也是张崭新的旅游名片,我们要趁这个机会大力宣传,擦亮这个金字招牌,把避寒宜居的旅游产品做出特色,为江门的旅游市场吸引客流,同时提高重游率。”周传艳表示,还要把江门市内的旅游产品进行线路连接,串珠成链,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北方的游客过来了,到温泉酒店住下来泡泡温泉,然后到古村落走一走,到碉楼看一看,到滨海玩一玩,品尝一下江门的特色美食,体验一下中国第一侨乡的风土人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拉动整体的度假市场。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教研室主任白露表示,“中国避寒宜居地”是由中国气象局颁发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恩平获得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的称号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但在实际过程中,恩平乃至五邑地区的知名度还不够响亮,江门可以很好地依托这个牌子提高知名度。此外,新的招牌并不是取而代之的作用,而是添砖加瓦的作用。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江门文旅资源需要进行融合推广。游客冲着气候环境而来,在旅游的过程中发现江门不仅气候宜人,还有碉楼、陈皮等特色文化,最终吸引他们留下来。

江门经济研究中心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伍锋博士也表示,江门处处是美景、处处是风景、处处是人景。江门发展避寒旅游业,可以在全域旅游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气候、地热温泉以及侨乡文化优势来做大做强冬季旅游市场。首先要做好几条长线避寒精品路线,如“生态+温泉”“生态+文化”“温泉+海岛赏景”等产品;其次要让客人留得下,蓬江、新会、台山、开平、恩平主城区夜游活动要逐步丰富起来;再次是住宿产品,尤其是特色民宿产品要配套完善起来。“中国避寒宜居地”是一个荣誉,也是一个招牌,但是要让荣誉和招牌变成经济效益,还需要做很多文章,只有当“中国避寒宜居地”变成了游客首选避寒旅游目的地,才是真正发挥了这个金字招牌的效应。对此,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表示,成功创建“中国避寒宜居地”,让恩平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上。未来,该市将充分发挥“中国避寒宜居地”的品牌效应,推动气候资源、气象工作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练好内功,借好外力,全力建设好“中国避寒宜居地”,全力建设好大湾区优质生态旅游目的地,当好绿色发展的忠诚实践者。“我们不能仅靠一个名称、一个招牌将游客吸引过来,名誉转化为实际的效益最终需落实到游客的体验上。众所周知,恩平很早便成为首个‘中国温泉之乡’,但发展的这些年来看,这些牌子只活跃在景区的标牌或者新闻报道上,而真正的转化率并不高。”白露表示,相比三亚、珠海、深圳等早期避寒开放城市,江门存在硬软两方面缺陷,交通、配套娱乐设施等硬件设施不足,旅游服务和思想观念上跟不上,这些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但互联网时代也给予了三四线城市成为网红城市的机会,江门可以从细节或小产品上进行突破,通过抖音、微视等短视频的传播方式,打造一些网红点,同时可以结合“避寒宜居地”的特点,开发“气象旅游地图”的小程序,人无我有,自然会增加游客体验了。记者了解到,目前江门的游客主要还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大多是广州、深圳、中山、珠海的游客,北方游客比例不大,江门何时才能成为游客首选避寒旅游目的地呢?对此,周传艳表示,江门正处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初期,要成为北方或者是外省游客到广东首选旅游目的地,还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首先最重要的是江门目前还缺乏一个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爆款旅游大项目,比如珠海的长隆旅游区,在珠海长隆还没有建成运营之前,外省游客到广东,一般直奔广州、深圳,而珠海因为有了长隆这个爆款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了广东省亲子度假的首选目的地之一。江门现在正在建设的赤坎古镇和古劳水乡文旅项目很可能是江门未来的爆款产品,当然台山、恩平、新会、蓬江等都在建设和不断谋划旅游大项目,是否能成为游客来广东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各地都有机会。

除了爆款产品外,交通和服务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目前旅游大交通正在快速提升,深茂铁路、深中通道在建设中,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作为广东省第四大高铁站,2020年春节将建成启动,相信江门的旅游又将会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另外,服务质量也是旅游业发展很关键的因素。“我们的工作就是加快建设、加强推广,让游客懂得我们这个城市,接纳和喜欢这个城市,然后当基础设施、产品建设和服务质量等条件都具备了,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周传艳说。“江门在处于文旅大爆发、大发展的前期,还有3年左右的培育期。”在不久前举办的文旅中国·江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保继刚非常看好江门文旅产业市场。每到冬季,当北国大地温度急剧下降、寒风刺骨时,台山依然如春天一样,鲜花常开,树木常绿,用暖身暖心暖肺的“温暖”热情款待八方游客。台山每年冬季的平均温度是13℃—21℃。大自然赋予了台山宝贵的地热资源,从而衍生了颐和温泉、康桥温泉、喜运来温泉、神灶温泉等景区。

此外,由于气温宜人,近年台山冬季滨海游淡季不淡。去年,川山群岛旅游区经过提质升档、开发新景区等措施后,2019年春节期间人气火爆,山咀码头一度要实施人流控制。成功在2018年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酒店)软硬件得到进一步提升,拥有天然沙滩、海水游泳池、婚纱摄影基地、环海观光木栈桥等多种元素,冬天依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其他如浪琴湾、黑沙湾、海角城、渔人码头等滨海旅游景区也是假日旅游的热点,成为周边地区及省外游客休闲游玩的首选。

每一年的下半年,都是新会区旅游高峰期,陈皮飘香,温泉舒适,四季花开,更显葵乡魅力。仅是一个春节假期,新会区旅游业可谓百花齐放,如2019年春节期间,新会区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破3亿元大关。新会古兜温泉小镇位于新会西南端,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一地两泉”的天然禀赋;新会圭峰山风景区也是四季宜游,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的圭峰庙会,同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近年来,新会区还结合乡村振兴建设,鼓励各乡镇深入挖掘特色民俗等资源,每年下半年特别是冬季,都是各大节庆活动集中举办的时期,如陈皮文化节、古井烧鹅节、大鳌旅游美食节、双水田心牛肉节、崖门甜水萝卜节等,大大带旺了当地人气,成为新会旅游新的增长点。

目前,江门旅游景区还存在着游客停留周期短和外来游客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这将成为江门避寒旅游发展急需突破的瓶颈。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下,江门发展避寒旅游胜地必须在全域旅游上做文章。
《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和《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工作措施,江门力争2021年旅游总收入达到千亿元,到2025年初步建成侨乡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优化“三区并进”全域旅游大格局。都市核心区包括江门蓬江、江海全域,新会、鹤山、台山、开平的城区及周边重点旅游区,构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格局;大广海湾区包括新会、台山、恩平三地南部临海地区,打造大湾区知名的宜业宜居宜游休闲湾区;生态发展区包括恩平大部分区域及开平北部、鹤山西部,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有了政府规划引导,也需各景区的通力合作。据悉,恩平将于11月29日—12月29日开展第十七届恩平温泉欢乐节暨“中国避寒宜居地”推介大会,届时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快恩平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这也将带动附近台山温泉、开平碉楼等文旅产品的发展。此外,不少旅游公司也抓住“中国避寒宜居地”的金字招牌,发展以江门为核心的“一程多站”式文旅项目,如新会古兜温泉小镇将在12月29日组织一次超过2000人的超级旅游团分批来到侨乡江门避寒旅游,景点多以古兜温泉、开平碉楼、下川岛、崖门胜景、陈皮村为主,还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珠海淇澳岛、港珠澳大桥、澳门等旅游胜地。可见,以避寒胜地为契机,推动侨乡全域旅游,可成为江门对外旅游宣传的一张响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