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傲骨、你的倔强、你的豪放,绘出生命的辉煌;红雨胡杨,独树一帜、万载飘扬!”11月25日晚,伴随着主题歌《红雨胡杨》豪迈激昂的旋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市直机关专场在江门市文化馆文化剧场完美收官。近2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自发起立、鼓掌,致谢演员,致敬革命英雄。
由江门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联合出品,江门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台山市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协助出品,江门市文化馆创作,白沙戏剧社演出的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于10月21晚,在江门演艺中心成功首演。首演之后,进行蓬江、江海、台山、鹤山、新会、开平、恩平、五邑大学、校园及市直机关专场巡演,跨时1个月,一共演出23场,三区四市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近两万人观看,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反响,巡演取得圆满成功!
《铁骨丹心林基路》一剧,是以台山革命烈士林基路的生平事迹为题材,通过舞台话剧呈现方式,把革命性、史实性、艺术性与现实意义有机结合,热情讴歌林基路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的为民情怀、清廉的政治本色、革命的牺牲精神。
创演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是江门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传承和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创演历时八个多月,由江门市文化馆艺研室副主任邓荣宗担任编剧,广东省文化馆创作调研部主任陈才担任导演,国家二级演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孙国睿担任主演。主要讲述林基路任新疆库车县长期间兴办教育、改善民生以及在监狱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现林基路作为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
《铁骨丹心林基路》观众评价——
林基路烈士之子林海洪:我1941年出生在新疆库车县,1岁半的时候就跟母亲一起进监狱了,直到6岁才出狱。1946年,我回到延安。1958年,我在北京四中参军……我的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那时的命运和党的事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我对父亲的印象,都是在与父亲新疆的学生、战友、狱友的谈话中形成的。在我整个印象当中,我的父亲在小时候就很有才华,他后来写的《囚徒歌》也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我听说江门要排《铁骨丹心林基路》这部话剧,我非常支持。现在国家强盛起来了,但很多学生对过去不了解。而我们国家以后的发展要靠下一代,需要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当年革命前辈的经历,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奋斗精神。因此要采用能够感人、易被人接受、易引起共鸣的艺术形式,把这些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传下来。话剧就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希望前辈事迹、烈士精神能借此一代代传承下去。
林基路侄子林扬:习主席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老一辈的革命家,如林基路,自从认定跟着共产党走的初心后,就从未放弃理想信念,使命感时刻在心里……我在80年代的时候去了新疆库车,老一辈认识林基路的人很多很多。林基路在库车搞水利,修团结新桥,他们对林基路的感情非常之深……林基路受党组织派遣到新疆工作,我们党(对这个事情)是不公开的,也不会宣传。他们的革命事业都是靠自己的努力,靠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来坚持,他们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传承……
林基路战友李云扬之子、暨南大学退休教授李胜利:我父母的入党介绍人都是林基路,他们最崇拜的人就是林基路烈士……对于江门能推出这样一部话剧,我给一个大大的“赞”,因为这非常符合现在的形势。我们要把以往鲜为人知的优秀共产党员们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让今天的年青一代、党员干部都懂得,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将林基路烈士的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扬出来,将各自的事情办好,将江门的事情办好。
鹤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麦和幸:
观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铁骨丹心傲苍穹,献身禹甸不世功。传革命在诗书里,融信仰于战斗中。减税轻徭真俊杰,育才兴学实英雄。胡杨大漠丰碑在,巍巍矗立纪魂忠。
市纪委监委驻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四级主任科员梁艳芬:
作为一名刚从林基路的家乡台山市挂职锻炼归来的干部,慕名去到他的烈士纪念碑前瞻仰的日子仿佛是昨日发生的事,没曾想今日即有饰演他的话剧在江门最大最宽的舞台上演,英雄的事迹吸引着人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和景仰。
话剧最后介绍了林基路在新疆库车所作的贡献,短短数年,年纪轻轻,能做出如此之实绩,值得我辈学习。其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人民的关爱,是我等应该继承的。
话剧故事细节细腻婉约的描述,人物针锋相对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碰撞,演员生动传神的演绎,仿佛主人翁本人跃然于眼前,有种想往前与其握手交谈表达敬仰之情的冲动。如此的视觉,触动观众心灵最深处的心弦,激励人们最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激发党员干部最热血的责任担当。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共产党英烈的头颅和热血换来的,今日交予吾辈之手,定当不负前人,坚决坚守和捍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意应有此意。
原江门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高原:对于江门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能够运用戏剧这种形式,将林基路的人物形象搬上舞台,我感到很振奋……演出现场,观众爆发出来的掌声是由衷的,大家都被一种浩然正气所打动、所震撼。什么叫做教育人,什么叫做鼓舞人?二者都取决于感动人,这部戏正因为有了许多打动人之处,所以有了更多教育和鼓舞人的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于琦:话剧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实现故事在不同时空中切换,向观众展示了林基路在库车县担任县长期间,兴办教育、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经历,以及他与妻子、父母、学生以及库车百姓之间的情谊。在接近尾声时,两条时间线交汇,林基路在生死抉择之际,依然秉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信仰,直至走向生命的终点。整部剧对信仰进行了深刻透彻的思考和富有张力的诠释,让中国革命历史洪流中孕育的精神力量,穿过历史时空感召今人。
一观众感慨:“如此的视觉盛宴,触动着观众心灵最深处的丝弦,激励着人们最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激发着党员干部最热血的责任担当”“林基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终身坚守的追求”。
一机关干部写下《水调歌头·观〈铁骨丹心林基路〉有感》:常有报国志,少年踏征途。千里黄沙明月,慷慨赴萧疏。胸怀主义真理,解民倒悬哀苦,丹心化明烛。可恨铁索寒,血雨染灯孤。兴教育、播火种、唱《囚徒》,气壮寰宇,铮铮铁骨后人书。不负英魂忠烈,江山锦绣如画,神州展雄图。盛世如君愿,清风拂新竹。
鹤山机关党员莫敏玲:“看了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重温了革命烈士林基路救国救民走过的路,我真的深有感触,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革命烈士林基路能够勤政为民,为民谋福利,在新疆开展农业生产、兴建学校,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加要做到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林基路简介:
林基路原名林为梁,1916年出生于广东江门台山,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受党中央派遣,赴新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教务长、阿克苏专区教育局局长。1939年6月至1941年5月担任库车县县长期间,林基路严惩贪官污吏,刷新吏治;废除苛捐杂税,减轻百姓负担;治水筑坝,兴修水利;搭桥修路,改善交通;兴办教育,开启民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被当地群众称为“爱民县长”和“林青天”。1942年9月,他被盛世才软禁,逮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囚徒歌》。1943年9月,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一起在新疆被秘密杀害,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