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讲国宝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共同发起的“国宝讲述人(云讲国宝)——全国文博在线讲解直播推介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是以“阐发文物魅力,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在线文物传播活动。以网络微视频和网络直播为主要传播形式,以可移动文物(展览、展品)或不可移动文物(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讲解对象,兼具讲解比赛和网络综艺节目双重属性。
“护行天下”—华侨护照
华侨护照是晚清以来中国历届政府颁发给华侨在国际旅行和侨居时用于证明国籍身份的证件。在清末国家贫弱、列强欺凌的历史环境下,当时远赴海外的国人往往备受歧视,华侨护照也经常遭受不被他国海关承认的屈辱,无法真正发挥到保护海外侨胞权益的作用。中华民国成立后,护照由于国内军阀割据、局势动荡、日寇入侵等原因依然时时被刁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发展壮大、经济日益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中国护照在保障海外侨胞安全与权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对中国护照实行免签或落地签,国人出行更加便利。华侨护照的发展,可见国家与个人的密切关系,只有祖国强大,国人在海外才能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
接下来,请听江门市博物馆志愿讲解员王欣妍为您解读“护行天下”—华侨护照的故事。
欢迎您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视频链接,为江门市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助力!
清光绪八年驻旧金山领事馆给华工黄华饶的护照(馆藏)
纵27.3厘米,横42.6厘米。台山籍美国华工黄华饶1882年10月12日申领的回国护照,单页纸质,双面印刷,一面为竖排中文,一面为横排英文,所设需填项均为手写。该护照中文页面加盖印章,其中护照序号处盖有“大清国署□□□”印,为骑缝章。护照发放时间处加盖“总领事署给发护照之印”,为长方形,中文篆体。护照英文页内容及所设项目与中文部分大致相同。护照英文面左下角盖有“大清国总领事”钢印。该护照内容和格式均按照当时国际护照的要求定制,其使用程序也严格遵循国际规则,除没有执照人照片外,已与现代护照基本相同。
1882年旧金山海关发给WONG YIN HANE的华工登记证(馆藏)
纵24.4厘米,横19.3厘米。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规定已在美国的华人需要登记。该文物是法案实施后旧金山海关对华工WONG YIN HANE所作的登记,记录了持证人的基本信息,持证人时年32岁,是劳动工人,注册地是Chico(位于加州),还包括一些外貌特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