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是红色侨乡,
革命遗址数量可观,种类丰富,
居珠三角之首。
田金村雕塑群
五邑子弟有57位,其中23位是归国华侨。
开平南楼 罗开传摄
献礼“七一”
小编在此推荐几个红色旅游景点,
一起寻找红色记忆~
陈垣故居
罗开传摄
“师范传承学问,国贤历数春秋。”走进位于棠下镇的陈垣故居,一幅醒目的对联映入眼帘,这正是对陈垣先生一生教育经历最好的注脚。在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陈垣故居是这里最著名的古建筑,又被称为陈宁远堂三宅。这里曾见证陈垣的诞生与成长,记录下一个个宝贵的瞬间。如今,这幢建筑已成为我市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后人凭吊先贤的旅游胜地。
罗开传摄
推开黑色的木栏门,一张毛泽东与陈垣在怀仁堂国宴上的黑白照片伫立纪念馆中央,四周的灰色墙上,钉挂着陈垣生平历史照片和相关文字资料,顺着一张张斑驳的照片,组成了彰显陈垣一生“赤诚报国”“坚守气节”“高龄入党”的珍贵历史画卷。
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
彭伟宗摄
林锵云是罗坑镇下沙村大来里人,生于1894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珠江三角洲敌后武装部队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珠江纵队司令员。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兼职工委员会第二书记、广东省总工会主席、中国海员工会华南区委主席、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等职务。林锵云故居座落于新会区罗坑镇下沙大来里,故居一房一厅。罗坑镇政府、下沙村委会在2010年,对林锵云故居进行全面维修。经维修后,故居保存现状更完好。
彭伟宗摄
林锵云故居及其故居展览室设有《林锵云生平事迹图片展》,展出林锵云名言、战友题词、历史回放等,展览内容丰富,先后被评为罗坑镇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新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会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林基路故居、纪念公园、事迹展览馆
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是“红色村”,革命烈士林基路出生于此。林基路事迹展览馆建于“荣参书室”原址,与林基路纪念公园、林基路故居共同组成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2019年完成升级改造的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开门迎客。
走进林基路事迹展览馆,墙上一幅幅记录林基路革命历程的照片不仅展现历史画面,也彰显了林基路一片赤诚的革命情怀。都斛镇组织办组织员彭芙告诉记者,该展览以时间为序,第一部分介绍林基路年少有志、走向革命的初衷;第二部分展示林基路留学东京、作为先锋参与革命的故事;第三部分以林基路在新疆的工作为主题,介绍了他勤政为民的事迹;第四部分讲述了林基路不幸被捕,在监狱里继续开展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在27岁时惨遭杀害的过程。
位于365省道边的林基路纪念公园是2007年建成的,也是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之一。
林基路故居现已对外开放。家具还原当地同年代民居的旧貌与风格。都斛镇党委还致力于挖掘有关林基路的革命故事。
周文雍故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周文雍故居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委会宝顶村凤凰里,201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二房二廊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周文雍(1905~1928年),生于一个贫穷塾师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省港大罢工,先后任共青团广东区委执行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委员、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大革命失败后,按照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周文雍和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陈铁军在广州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关,筹备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叛徒告密,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惨遭敌人酷刑,坚贞不屈。在狱中,周文雍于墙上题写了《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2009年,周文雍、陈铁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彭伟宗摄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委会茅冈墟325国道旁。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于1958年建成,1963、1985年扩建,1989年被广东省民政厅公布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开平市政府同意,百合镇政府征地45亩,围绕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修建烈士陵园。1999年,陵园建成,总占地面积为7254平方米。陵园坐南向北,纪念碑基座平面呈正方形,边长7.73米。碑高31.6米,正面镌刻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的碑文并记述了两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左右两侧各刻有陈铁军烈士的箴言和周文雍烈士的《绝笔诗》。
谢创故居
图源:开平发布
谢创故居位于塘口镇以敬村,是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创立人之一的谢创同志的住所,也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开平特别支部的根据地,数次关系五邑地区解放的会议在这里召开,保存着一批珍贵的红色革命资料。
翁丹萍摄
谢创故居主体建筑包括中山楼一座(是开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屋一座和柴房一座。其中庐屋内部通过声光立体上墙介绍历史事迹,利用会议场景蜡像重现历史时刻,并且进行了一些生活场景的复原。柴房室内安装了声像投影设施,主要定位是多媒体演播功能厅,专门设置为“初心驿站”。另外故居内部前后花园还修建了宣誓广场,设置了学习园地。
赤坎南楼
罗开传摄
赤坎南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南楼村委会腾蛟村潭江北岸,201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楼坐北向南,是由赤坎腾蛟村司徒氏华侨、侨眷出资,于1913年在开平潭江北岸边建成的乡村防御性建筑。南楼为七层钢筋混凝土建筑,高19.06米,占地面积28.46平方米,建筑面积180.2平方米,楼门为铁制,每层开窗并设有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
罗开传摄
1945年7月16日,为打通从雷州半岛至广州的水上撤退必经之潭江通道,日军3000人分兵三路从开平三埠进犯赤坎古镇。驻守南楼的赤坎司徒四乡自卫队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等7名队员固守南楼,视死如归,与日军激战十天九夜。日军久攻不下,向南楼施放毒气弹。七壮士中毒昏厥被捕,最后惨遭酷刑,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还不解恨,竟将七壮士肢解,抛尸于潭江河中。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宅梧镇靖村村委会松下村,为清代建筑的余氏宗祠,201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部署,1944年11月7日,挺进粤中区的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主力大队抵达鹤山宅梧进驻靖村,司令部设于余氏宗祠;经中共中央批准,1945年1月20日,华南抗日纵队之一——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此宣告正式成立,公开发表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通电》。司令部驻此3个多月,开辟了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粤中区掀起了抗日游击斗争的高潮。
该旧址门口上方悬挂刻有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所题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木匾。现已被公布为广东省、江门市两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恩平三老纪念亭
景区供图
三老纪念亭位于鳌峰山东侧人工湖的小岛上,1997年建成,是为纪念江门恩平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冯燊、禤荣、吴有恒而建,是党史教育基地。三老纪念亭由英雄广场、牌坊、信仰道、纪念亭、念先园以及后廊组成,布局错落有致,相互呼应。跨过小桥,便是英雄广场。三老纪念亭屹立眼前,气势逼人,但不显突兀,它显出一种恢弘的气度。
景区供图
穿过纪念亭,来到念先园。这方正的后廊,建有5座小亭,与纪念亭相呼应。有条小路环绕小山一周,路的内侧,竖着刻了名人书画的石碑。随着石碑的指引,刚好环游小山一圈。在这一圈的环游里,一边回味三老的事迹,一边观赏亭子的别致艺术,在艺术享受中,感知三位老英雄不灭的灵魂。
感受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牢记历史,缅怀先烈
让我们用一场”初心“之旅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伟大精神!
综合江门日报、开平发布、台山发布及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