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黄鳝饭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启能,与他的父辈深谙此理。
1985年,黄启能的伯父就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开始,创立了爽爽黄鳝饭馆。这么多年来,凭借着黄鳝饭几十年如一日的出品,这个不大的餐馆深深根植于街坊邻里的寻常生活间,也是口味挑剔的饕餮们的最爱,成为普罗大众追捧广东美食的地方之一。
“老板,开工了没?”“开了,里边坐。”
下午6点,随着人群的慢慢涌入,黄启能家饭馆门前的燕子四散逃开,台山市水步镇下洞村宁静的夏日似乎一下子热闹起来。
台山黄鳝饭
台山地临海滨,盛产黄鳝,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本地物质条件还比较贫乏,喜欢研究美食的黄启能伯父,就开始对黄鳝动起了脑筋,经过不断探索研究,他发现将黄鳝和米同煲煮熟后饭更甜,黄鳝更香,于是渐渐形成台山黄鳝饭的独特制法,深受食客好评,一直流传至今。
作为台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山黄鳝饭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黄启能于2004年从父亲手中接手这家小小的饭馆,从此成为一店之主,16年来,他每天坚持亲力亲为,把控着每一煲黄鳝饭的品质,厨师的角色一做就停不下来。
“自己做更放心,味道也更有保证,而且伯父和父亲两人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如果我不做好的话,我觉得是对这门手艺和伯父与父亲的极度不尊重,我也不希望店里的好口碑被我砸掉。”黄启能说。
“诚心诚意对待顾客,人心换人心。”
早上6点,城市还未从梦中苏醒,天刚蒙蒙透亮,黄启能已经出发前往台城市场,购买最新鲜的一批黄鳝用来准备每天的食材。对于黄鳝,黄启能有着自己的挑选标准,“黄鳝一定要选细的,大的黄鳝肉质太松,吃起来没有口感,所以要尽可能挑选细的,肉吃起来才有弹性”。
米的选择同样尤为重要,按黄启能的说法,必须是当地小农粘才行,经过蒸煮后的大米口感软韧,与黄鳝是最佳搭档,尤其以晚造米质量最好。“黄鳝是主角,米饭只是绿叶,所以你不能让米饭的香味抢了黄鳝的风头,恰到好处就行。”黄启能说。
“1公斤米配1.5公斤黄鳝,这个比例是最好的。” 制作中,黄启能先将黄鳝放入热水中慢慢浸熟,以保证黄鳝肉嫩滑。然后将黄鳝放入冰水中过冷,起肉拆骨。接着用姜葱蒜起锅,加入调味料翻炒。
让开盖变得具有仪式感
开吃前,将香葱、米饭、黄鳝肉充分搅拌均匀。粒粒分明的米饭,吸收了黄鳝的肉汁与香葱的清香。
一口下去,软硬适中的米饭,带着油盐的香、黄鳝肉汁渗入髓间的淡鲜;软滑鲜弹的鳝肉,夹在喷香的米饭当中,给了舌尖淋漓尽致的鲜美;在咀嚼中,米饭越发透出韧劲和米香,偏硬的口感和柔软的鳝肉,形成鲜明对比。在香葱的点缀和提味下,多种味道在口中爆开,这碗黄鳝饭瞬间变得鲜活了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油与火的碰撞,渗入细缝,藏着食客随之溜走的岁月。平淡的日子,有饭自然香。如今黄启能经营的饭馆围绕着黄鳝饭,不仅承载着美食的烟火味,更饱含着食客慕名而来的人情味。
也一直在黄启能的考量之中
都萦绕在我们身边
黄启能希望通过家传黄鳝饭,不但能为所有前来的食客填饱肚子,更希望能在这平凡的生活中,给他们带去满足的幸福感。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