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与江门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游子赤心——南侨机工专题展”,已于12月4日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临时展厅①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为图片展,通过200多张历史照片展示了3200多名南侨机工修建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抢修运输车辆的艰辛历程及感人故事。
展览现场
1937年,随着侵华战争不断深入,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中国军队的国际物资补给线被完全切断。同年底,滇缅公路正式开始修建。在缺乏壮力和机械的情况下,公路沿线20余万各族民众,历时9个月,依靠双手创造了撼动世界的人间奇迹。1938年8月,滇缅公路通车,成为当时中国抗战中“唯一的输血管”。
△滇缅公路照片
1939年2月,为解决滇缅公路上缺乏汽车司机和修车技工的困难,南侨总会向华侨发布招募机工通告。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们,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爱国情怀,响应号召,毅然离别父母和亲人,放弃在国外的安逸生活,回到祖国,投身于抗日救国洪流。至当年9月,应募的南侨机工3200多人,分成九批回国。这群舍生忘死的南侨机工,在被称作“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上,参与大规模运输抗战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在执行任务期间,共有千余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英勇牺牲。
△在滇缅公路上服务的南侨机工照片
在众多回国参战的南侨机工中,有为数不少侨居南洋的江门五邑籍乡亲的身影,目前查证到有明确姓名及籍贯记载的约有150人,他们与其他南侨机工一道,在滇缅公路上修建路桥、驾驶车辆、检修设备,有的人牺牲在滇缅战场上,也有不少人在队伍解散后选择留在国内工作生活,后来更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此次展览其中有一部分集中罗列展示了五邑籍南侨机工的事迹。
△江门五邑籍南侨机工(部分)照片
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
展览地点: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临时展厅①
展期:2020年12月—2021年1月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16: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