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其中,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有望入选传统医药(中药炮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我市共推荐申报了“新会陈皮”“东艺宫灯”“大江传统家具”三个项目,“新会陈皮”的成功入选不是偶然:
首先,这是市非遗保护中心多年努力的结果。在总结第一次申报经验的基础上,市非遗保护中心全力以赴,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和资源来做这项工作。当时分管非遗工作的江门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文瑛对新会陈皮项目情有独钟、颇有研究,曾著有万余字理论和指导性强的论文《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实践》刊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8),他还于2019年两次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等专家学者前往项目所在地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与考察研判,并多次去广州拜访专家,为新会陈皮申报国家级项目工作解决了战略性、方向性和指导性的问题。
其次,新会陈皮是海内外华人华侨的乡愁,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中国“药食”同源为数不多的产品,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里有记载:“陈皮宜五脏,统治百病。”所以她是一个人人熟知的民族品牌,甚至流传一句话叫“北有人参,南有陈皮”,这也是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因此决定了它在非遗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及影响力。
▲晒陈皮(江门市级传承人区柏余)
再次,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专此立法,颁布实施了《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为新会陈皮文化繁荣和产业规范发展护航,这在目前可以说绝无仅有,我市在非遗保护工作上开启了新时期的新理念、新措施、新篇章。
总之,新会陈皮的成功入选众望所归,为我市特色鲜明、底蕴丰厚的非遗文化树立了标杆,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