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我市7家省首批“粤书吧”试点单位建成并对外开放
有颜值又有内涵!
↓↓↓
阅读和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粤书吧”文旅融合效果如何?
游客又会从中获得哪些体验?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这些特色“粤书吧”
遇见旅途最美风景
△立园云眉粤书吧
“粤书吧”作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重点推进的一项体系化工程,采取嵌入方式,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机场、客运站等)等旅游经营单位,设立区县级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形态。目前,全省首批“粤书吧”试点单位共有86家,其中江门入选的有7家,分别位于台山大塘艺术驿站、颐和温泉大酒店、草坪村、光大学校和开平塘口的立园、旧礼堂与自助图书馆、百合的时光文化园,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拥有9间“粤书吧”的广州地区。据悉,目前我市7家“粤书吧”试点单位已全部对外开放。
△大塘艺术驿站粤书吧
深圳游客伍美资怎么也没想到在台山市四九镇的乡下,不仅隐藏着一座端庄别致的民宿,还隐藏着一间别具一格的书吧。
“旅游、美食、读书可谓是人间的三大幸事,在这里全都凑齐了。”伍美资的祖籍在台山市四九镇,隔段时间就会回家探亲游玩,这还是她第一次发现四九镇藏着一处文艺气息浓郁的书吧,她向记者表示,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别致,非常适合慢生活,读书、散步,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
△大塘艺术驿站粤书吧
伍美资所说的书吧便是台山市四九镇的大塘艺术驿站粤书吧。近日,记者来到大塘艺术驿站,虽是工作日,但也有不少游客来这里游玩打卡。大塘艺术驿站是在著名侨校求智学校的旧址上建成,整体建筑极具西方哥特式风格,虽历经近百年风雨,却风韵犹存。
△大塘艺术驿站粤书吧
两年前,在乡村旅游发展浪潮下,旧址得到活化,如今已形成集餐饮、民宿、展览、观光、艺术培训、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而位于其间的“粤书吧”因陈列众多台山当地文献资料和独具的文艺气息,也俨然成了一处网红打卡点。
△大塘艺术驿站粤书吧
大塘艺术驿站经理郑芳向记者介绍,大塘艺术驿站也是许多美术学院大学生的写生驿站,隔一段时间便有一群大学生集体在这里写生,一待便是20多天。“粤书吧”为这些游客提供了安静的阅读环境,他们平时在这里休憩,也会在这里翻阅台山本土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台山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光大雅舍粤书吧
与大塘艺术驿站粤书吧不同,不远处的光大雅舍粤书吧则会定期开展多种创意性读书分享及主题沙龙活动,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书吧。“光大雅舍粤书吧像是冬日里的暖阳,让我感受到时间很慢,岁月很长,只想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作为光大雅舍的忠实粉丝,市民林雅洁向记者表示,她非常偏爱这里,一个原因是这里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华侨建筑的中西味道,另一个原因则是独特的本地文创产品让她深深感受到“台山味道”。
△时光文化园粤书吧
在开平,百合镇的时光文化园和塘口镇的旧礼堂&自助图书馆粤书吧也成为文艺青年打卡的“香馍馍”。它们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附近,是开平“碉楼侨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景点之一。
△旧礼堂咖啡与自助图书馆 图源:塘口空间
据介绍,过去时光文化园是一座已被废弃的学校,通过活化改造,以时光学校的历史、童年上学回忆等基本元素,农耕文化、华侨文化为背景,已建成以“书、学、往、行”为主题的游客中心;而旧礼堂咖啡与自助图书馆则是在原塘口镇小礼堂旧址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一层为咖啡阅览区,二楼为休闲区和阅览室,为塘口青年文创小镇建设提供充实的文化内涵支撑,助力塘口镇实现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
△“粤书吧”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沉淀,江门的“粤书吧”逐渐成为被市场认可和打卡的网红书店,不仅拓展游客新型阅读空间,营造“悦读书,悦旅游”的良好氛围,而且自身也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悦读书,悦旅游”。
丰富景区业态
为旅游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立园云眉粤书吧
植根于全域旅游,发轫于文旅融合的“粤书吧”逐渐走入游客视野,也为旅游复苏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草坪里粤书吧
作为广东省文旅融合项目之一,“粤书吧”成为一种新型阅读空间表现形式,地方图书馆以“配角”的身份融入景点,背后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其运营管理由企业负责,共同向社会提供服务。
台山“粤书吧”项目负责人吴伟龙向记者表示,“粤书吧”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探索出一条文化、阅读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阅读进驻景点,带动读者、市民走进环境优雅的景区举办文化讲座和沙龙活动,促进旅游消费和行业复苏。
△阅读走进景区,也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市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加强与各旅游企业的衔接,以“粤书吧”为载体,打造乡村文旅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旅游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连接。书吧建成后既丰富了景区的业态,同时也把图书馆的服务辐射到周边的村民,为全省推进“粤书吧”项目建设提供了样本。
此外,我市多家“粤书吧”都是设在被修缮过的废旧建筑内,其建成和投入使用,成为发掘历史的起点,也为历史建筑注入了新生命。“台山很多景点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景点的历史文化通过‘粤书吧’的开发,重新回到世人面前,成为景区的文化特色。”吴伟龙说。
一“吧”一特色
打造成旅游业的特色产品和吸引点
△立园云眉粤书吧
自今年4月“粤书吧”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根据实际情况,以点带面铺开当地“粤书吧”建设。10月,7个试点全部完成建设投入运营,实现一“吧”一特色,打造成为所在旅游行业的特色产品和吸引点。据了解,目前我市“粤书吧”试点单位数量上仅次于广州地区,在“粤书吧”建设上探索出一套“江门经验”。
△立园云眉粤书吧
我市“粤书吧”建设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其中,开平市还成立“粤书吧”试点建设领导小组,结合“景区、小镇、乡村”三位一体全域旅游整体布局和规划制定《开平市“粤书吧”试点建设方案》,按照一“吧”一特色的模式在旅游景区、特色文创小镇以及乡村建设“粤书吧”。
△草坪里的粤书吧
此外,目前我市“粤书吧”采取合作共建方式,由合作单位承担前期的设施设备购置、馆舍装修改造的费用以及后期的日常运营费用,日常的管理实行“读者自助+志愿者管理”的管理运作模式,由志愿者负责“粤书吧”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每个“粤书吧”的正常运行。
△“粤书吧”成为游客了解当地的一扇窗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粤书吧”还实现了项目融合、资源共享。在推进“粤书吧”试点建设过程中,把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在旅游行业得到延伸和拓展,由当地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中的总馆)具体实施,把“粤书吧”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等项目结合起来。“粤书吧”既是总分馆制建设项目中的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又是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重要的服务节点,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
△草坪里的粤书吧
在7家“粤书吧”试点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蓬江区、新会区也启动“粤书吧”建设,预计在2021年初投入使用。“未来,‘粤书吧’将在江门所有有条件的景区中全面铺开,管理结构将更加完善,服务内容也将更加全面,不断完善基层服务体系,让公共文化走向基层和景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心动不如行动
流连特色书吧
在书海畅游
既有身外之景 亦要有心内之景
约上二三好友,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