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多一横?
在启明里,一花一草,一砖一瓦,一屋一巷,甚至是一个字,都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而就在入口处的“启明里”三个字中,就藏着一个小巧思。
“明”字多一横?就是故意的!
看下去之前,不妨先来做一道题
“明”字如何写?
A.囧月明 B.目月明 C.日月明
选好了吗?
来来来,揭晓正确答案了!
这三种其实都是明字的正确写法。
“明”最开始写作“朙”,左边的“囧”字则表示窗牖,而字形形态较为相似的“明”、“眀”,从汉字类化的角度解释,将“日”旁改为“目”旁,左右结构相匹配时更为对称,于书法视觉美感方面更为和谐。也许正因如此,“眀”字的使用基本只在一些石碑、书法石刻作品、文献等一些流传后世的作品中出现。
启明里应该怎么“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朙”、“眀”、“明”都是正确的,那启明里到底是哪个明呢?
如果你亲自到启明里看看,就会发现,在启明里入口处,写的正是“目月明”的“眀”。
为什么是“眀”?这其中还饱含深意。
外 型
启明里排列整齐的华侨屋,与“目月”的对称结构不谋而合。一横一竖,一街一巷,都传达着中华传统审美理念,线条井然有序地展开,形成及其稳定的结构,带来美感的同时,也符合中国人对家的要求——安稳,舒适。
内 涵
“眀”多用在传世佳作中,而启明里也是当年华侨先辈们留下来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向我们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华侨文化,诉说着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不认输,诉说着华侨先辈的用心良苦,诉说着这里曾上演过的悲欢离合。
启明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小小的“眀”字背后也有深意,足见蓬江区对启明里的打造费了一番心思。
为进一步活化启明里老侨屋,蓬江区按“一户一故事,一巷一主题”理念,将华侨乡愁藏在了启明里的二十多块门牌中,将五邑文化融入每一条巷子中。
三代同堂的“平安喜乐屋”,屋主夫人痴等40年的“金婚屋”,日日陪伴孩子早读的“晨读屋”,托人带资回乡建房、聊解桑梓情的“桑梓屋”,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黄嘉佑的“鸿儒屋”……每一扇门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留下的平凡却又伟大的故事,它们随着启明里穿梭百年时光,为每位来启明里的客人带来感动。
记者了解到
启明里二期改造工程现在进展顺利
预计将于今年“五一”前全面完成建设
你期待吗?
目前,项目已完成启明里、南芬里前三排共31栋建筑外立面修复、启明里外广场升级改造和亮化工程、中旅社门前“口袋公园”及停车场升级改造、九中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行天桥优化提升等工程。
△启明里
手工铜虾
梁叔有着几十年铜虾工艺经验积累
“一般把活虾蒸熟后,把虾壳剥下来,
盯上一整天,装进心里才动手,
无模具全靠心,一个星期敲锤焊接,
一只‘活虾’就成了。”
杜阮凉瓜外婆茶
手艺人朱艳华是杜阮凉瓜外婆茶的传承人
凉瓜外婆茶的制作
需要花费一星期
经过四道工序而成
从选料到制作
每一步都是严格把关
景泰蓝掐丝珐琅
手艺人莹莹把现代元素
融入到传统的景泰蓝技艺中
并运用在葫芦、书签和配饰上
让艺术贴近生活
除了本土的非遗文化
市集还展示了其他地区文化元素
推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碰撞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集每晚还会举行文艺节目表演
有传统文化节目粤剧表演、
动感十足的街舞、
热辣撩人的爵士舞、吉他弹唱等……
用晚风,消融一天的疲惫
让美食,增添生活美好
有空来文创市集走一走吧~
时间:逢周五、六、日18:00-21:00(如遇恶劣天气则改期举办)
地点:蓬江区启明里非遗文创集市广场
表演节目及市集报名
长按识别扫描二维码
欢迎更多手艺人参与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