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积淀已久的活态传承技艺,
非遗承一方之文脉,续历史之篇章。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江门)
暨新会陈皮文化周活动上,
我市推出5条文化遗产游径精品线路,
以非遗文化为主轴,
受到了旅游市场的关注。
近日,
江门文旅交通集团属下的
江门市侨光旅行社有限公司迅速推出
首条“跟着非遗游江门”线路,
不到2天,便收满两团,共80人,
非遗旅游市场潜力再次被激发。
/非遗旅游深受市民青睐/
6月15、16日,
两团游客前来打卡
“寻根问祖——记忆中的非遗”线路。
线路行程丰富多彩,
游客纷纷点赞,好评无数!
游客到彩虹村感受“七彩”美景,
美丽的景色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在长廊生态园,
游客感受到现代化农业科教的魅力,
在生态园内的动物园,
游客不仅能看到各种动物,
还学习动物科普知识;
游客到陈白沙纪念馆欣赏茅龙笔的风采,
学习陈白沙文化,
可谓收获满满;
游客打卡新晋网红点——启明里,
看各种建筑,
从中感受着江门的城市变迁;
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游客通过馆藏品以及馆内的注解
了解五邑华侨历史文化,
在这里,游客邂逅一个有故事的江门;
最后打卡良溪古村,感受古村风韵,
通过打卡地图探索先人在村落留下的遗迹,
感受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
“跟着非遗游江门”路线有多精彩?
旅程好不好玩,
防控措施做好了吗?
让我们来听听游客们的心声吧↓↓↓
台山游客谭颖泉在陈白沙纪念馆时,一边欣赏茅龙笔绘出的美术作品,一边感叹茅龙笔韵的古朴雅致。“江门的确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充满文化艺术底蕴。这些非遗文化一直藏在我们身边,这趟旅游让它们显露出来了!这是一趟非常值得的非遗文化体验之旅。”谭颖泉是侨光旅行社“记忆中的非遗”首发线路的参团团友,随后,谭颖泉所在的旅游团前往彩虹村和长廊生态园游玩,一路感慨不已,“非遗文化沉甸甸,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保护!这趟非遗之旅是市民进一步了解江门五邑各地历史文化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游客林先生在游览这条线路后表示,本次行程中景点历史文化相当丰富,比较适合当前疫情状况下小部分人前来参观,还能带动江门市内的旅游产业发展。
游客骆女士一路上惊叹不断,“沿途导游一路介绍,有历史性代表的地方都有文字介绍,整个环境都可以,卫生各方面做得不错,这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非遗旅游受欢迎程度不免让侨光旅行社总经理林绮玲感到吃惊,她说,“本地跟团游市场本来在江门旅游市场占比相对较少,非遗串起来后,没想到这么受游客欢迎。游客们对非遗景点串珠成链的方式非常期待和认同。”
林绮玲介绍,“记忆中的非遗”是“跟着非遗游江门”的第一条线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主要景点有良溪古村落、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启明里历史文化街区、陈白沙纪念馆、彩虹村、长廊生态园等,其中展现的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东艺宫灯制作技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外海面制作工艺等非遗体验,互动性强,与美食、文化、历史相结合,深受游客喜爱。
据介绍,我市推出的5条文化遗产游径精品线路以主题命名,如“课本外的非遗”“山海中的非遗”等。命名均结合了三区四市非遗景点与其特色。市旅游行业协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更多旅行社推出相关产品投入市场,吸引市民,通过旅游感受非遗、爱上非遗。
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文飞表示,我们也计划和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包括非遗项目的运营和策划机构,希望把非遗融入到我们的景区,希望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也能体验这些非遗项目。
/非遗体验渐成旅游“头牌菜”/
彭伟宗摄
不仅是旅行社,旅游景区也日渐感受到近年来非遗旅游的火热。“非遗旅游对文旅融合促进作用显著,许多非遗文化项目逐渐从旅游‘配菜’上升为‘头牌菜’了。”广东新会古典家具城有限公司(简称“新会古典家具城”)副总经理吕叶香表示,新会古典家具城依托非遗传承人,开设了许多非遗文化课程,希望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带动游客走进非遗,传承非遗。
游客游览新会古典家具文化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不少热爱非遗旅游的游客认为,体验性和互动性强正是非遗旅游的魅力所在。以新会古典家具城为例,该景区在中国古典之都博览中心内设立了新会古典家具文化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鲁班工坊等,引入非遗讲解和非遗手工体验,让非遗旅游的活动更加丰富。“我们在鲁班工坊提供了10多套手工艺品的原材料。通过在这里学习古典家具制作工艺和榫卯知识,游客可以现场选择材料和工具亲自制作榫卯板凳、小台灯、木艺宫灯、古典木质发簪等产品,完成之后还可将成品带走。”吕叶香说。
“非遗作为传统行为文化,不仅具有物质文化遗产的观赏性、价值性,而且具有参与体验性,符合体验旅游发展方向。”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刘少和表示。
游客到小冈香业城体验手搓香
非遗旅游让游客亲身感知非遗,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口传身授、活态传承是非遗项目的突出特点,正因如此,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非遗旅游正成为当下火热的旅游方式。但也有游客表示,如果景区只有非遗技艺相关介绍,而缺乏现场体验和制作过程,便会使非遗旅游大打折扣。
/如何烧旺非遗旅游这把火/
面对如火如荼的非遗旅游,江门应如何将这把火烧得更旺?
江门开展非遗进入校园活动,指导老师在认真指导学生如何制作东艺宫灯
江门开展非遗进入校园活动,学生们在认真学习罗氏柑普茶的制作技艺
刘少和建议,非遗旅游需要立足于文化遗产本体,通过传承弘扬、活化利用创新开发非遗的变体和衍生体。旅游景区可依托恩平烧饼传统技艺作为非遗本体,进行创新开发陈皮烧饼、茶叶烧饼等,再衍生出烧饼文化IP及跨界产品,如烧饼小食店、烧饼驿站、烧饼客栈等。此外,政府还应推动非遗进入校园、街区、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变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旅游景区经营者,吕叶香则看重“+旅游”的思路,希望以非遗为突破口,能成为公司团建和党建的目的地。“我们的目标是将党建、旅游、文化、科普、研学、非遗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吕叶香说,以党建促业务,带动新会古典家具城诚信和品质经营。
新会葵扇制作
林绮玲表示,侨光旅行社将持续推出“跟着非遗游江门”系列线路,将这些非遗线路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精品线路。同时,争取教育部门支持,结合研学游市场,扩大在中小学生和家长中的宣传,带领学生了解感受江门非遗。同时,由集团文创公司增设网上文创商城,以及在文化场馆、旅游景区“侨”文创特色连锁店,设置自助售卖机等,销售“中国侨都”江门特产手信、非遗工艺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现场展示与销售相结合,为非遗旅游添彩。